儒道两家的生态伦理观课件

儒道两家的生态伦理观课件

ID:18897857

大小:282.50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8-09-26

儒道两家的生态伦理观课件_第1页
儒道两家的生态伦理观课件_第2页
儒道两家的生态伦理观课件_第3页
儒道两家的生态伦理观课件_第4页
儒道两家的生态伦理观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儒道两家的生态伦理观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六章儒家与道家的生态伦理观儒家的生态伦理观道家的生态伦理观儒家与道家儒家哲学—以孔子、孟子为代表,强调社会的礼仪、等级、控制道家哲学—以老子、庄子为代表,强调社会的规律、平等、权利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的封建文化中占据了统治地位,对两千多年的中国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以至今天儒家的“忠孝节义”忠--指臣对君主的竭诚效忠孝--指子女对父母的顺从孝道节--指妻子对丈夫的服从守节义--指君臣之间或不同阶级、阶层的人们之间的一种道德责任忠孝节义明清时期开始盛行。它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儒家的“三纲五常”“三纲

2、”--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作出表率。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一种特定的道德关系。它规范人类社会的纵向道德关系与横向道德关系以救世安民为目的儒家的三从四德“三从”,是指: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是指:德、容、言、工,品德--能正身立本,洁皓一生相貌--出入要端庄稳重持礼,不要轻浮随便言语--交谈要会随意附义,该言与不该言治家之道--相夫教子、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等道家的道德伦理观道家的宇宙观

3、道家的道德观道家的人生态度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观道家的人生态度适度追求道德的精髓儒家与道家思想比较孔子--具有完善的道德人格,以救世安民为己任,富于理想,谆谆教人,死而后已老庄--具有高度的悟性相思维能力,以宁静淡泊为操守,冷淡世情,向往自得,其于外物,顺乎自然而已。儒家与道家思想比较人生论比较--儒家的人生观,以成就道德人格和救世安民为价值取向,儒家的出类拔萃者为志士仁人,道家的典型人物为清修隐者思维方法比较--儒家长于实学,道家长于虚学治国论比较--儒家强调有为,道家主张无为理论倾向比较--儒家学

4、说的重心在社会人生.阐述如何做人和如何处理人际关系,道家则强调自身修养,调正自我,完善自我道德品质儒道两家思想的分歧儒道思想之争(视频)“天人合一”伦理观“天人合一”的思想可以溯源于商代的占卜《礼记·表记》中说:“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殷人把有意志的神(“帝”或“天帝”)看成是天地万物的主宰,万事求卜凡遇征战、田猎、疾病、行止等等,都要求卜于神,以测吉凶祸福这种天人关系实际上是神人关系,所以殷人与神之间基本上采取了一种无所作为、盲目屈从于神的形式。“天人合一”的古哲学观中国人最基本的思维方式,具体

5、表现在天与人的关系上,主要有道家、儒家、佛教三家观点。“天人合一”有两层意思:一是: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则是一个小天地。二是: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道家的“天人合一”伦理观在道家来看,道生天,天生地,地生万物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天人本是合一的。但由于人制定了各种典章制度、道德规范,使人丧失了原来的自然本性,变得与自然不协调。打碎这些加于人身的藩篱,将人性解放出来,重新复归于自然,达到一种“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儒家的“天人合一”伦理观在儒家来看,天

6、是道德的天,礼仪的天。“天人合一”乃是一种自然的,但不自觉的合一。由于人类后天受到各种名利、欲望的蒙蔽,不能发现自己心中的道德原则。人类修行的目的,便是去除外界欲望的蒙蔽,“求其放心”,达到一种自觉地履行道德原则的境界,儒家与道家的思想比较第一,儒家以人为中心,强调人的社会性;道家不以人为中心,重视人的自然性.第二,儒家以礼仪为天,道德为天,且至高存在;道家以道为天,至高存在,展现宇宙视野.第三,儒家期盼天人和德,从向善到择善到至善,道家则希望与道和一.一个人如果喜欢不受拘束,自由选择他的生活方式,

7、就这一点而言,显然比较倾向道家儒家就是要我们在社会上尽好自己的责任,所以儒家有一种责任感,压力比较大.佛家的“天人合一”伦理观在禅宗来看,人性本来就是佛性只缘迷于世俗的观念、欲望而不自觉,一旦觉悟到这些观念、欲望都不是真实的.真如本性自然显现,也就达到最后成佛的境界“烦恼即菩提,凡夫即佛”.真正达到觉悟后的境界是一切顺应自然禅宗语录有言:“悟得来,担柴挑水,皆是妙道”,“禅便如这老牛,渴来喝水,饥来吃草”"天人合一"的文学内涵天地对应古代天文学--天体是地球的扩大,或地球是天体的缩小。古代天文学认为

8、天球的南北极所形成的天轴与地球南北极所形成的地轴处在同一条直线上,其轴与公转轨道所形成的夹角均成66.5度无论地球运行到公转轨道上的那一个点,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倾斜方向始终保持不变,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这是天地感应的最本质的表现。 。“天地对应”的科学证据现代天文学和磁力学理论认为:天体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天轴南北两极是南北磁极地球居天体之间,是一小磁体。地球南北两极也是南北磁极,分别与天体两大磁极发生磁感应,所以天地的轴心倾向相同,在一条直线上《黄帝内经》所述五运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