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科技大学2005年硕士研究生试题

青岛科技大学2005年硕士研究生试题

ID:18915533

大小:14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9-22

青岛科技大学2005年硕士研究生试题_第1页
青岛科技大学2005年硕士研究生试题_第2页
青岛科技大学2005年硕士研究生试题_第3页
青岛科技大学2005年硕士研究生试题_第4页
青岛科技大学2005年硕士研究生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青岛科技大学2005年硕士研究生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青岛科技大学200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考试科目无机化学(A卷)(答案全部写在答题纸上)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当基态原子的第六电子层中只有1个电子时,则该原子的第五电子层中的电子数是A.    8电子;B.    18电子;C.    8~18电子;D.8~32电子;2、某原子轨道中的一个电子用波函数表示时,下列表示正确的是A.    ;B.    ;C.    ;D.;3、在下列各种电子构型的正离子中,极化力和变形性均较小的是A.    8电子;B.   9~17电子;C.    18电子;D.18

2、~32电子4、下列分子和离子中,呈逆磁性的是A.  O;B. N;C.    NO;D.CO;5、下列分子和离子中,键角最小的是A.  NH3 ;B.  NC13;C.   BF3;D.NF3;6、据VSEPR理论,I的几何结构是A.直线     B.三角锥 C.三角双锥体  D.T形7、已知[CoF6]3-与Co3+的磁矩相同,则配离子的中心离子杂化轨道类型及空间构型为:5A.d2SP3正八面体;B.d2SP3正四面体;C.SP3d2正八面体;D.SP3d2正四面体;8、下列配合物中,磁矩最小的是A.[Cr(H2O)

3、6]2+    B.[Mn(CN)6]4- C.[Co(H2O)6]2+    D.[Co(NH3)6]3+9、 任意温度下都是“非自发过程”的是A.    △H<0,△S<0 ;B.    △H>0,△S<0 ;C.    △H>0,△S>0 ;D.    △H<0,△S>0 ;10、根据“酸碱质子理论”,都属于“两性物质”的是A.HF,F-,HSO4-;B.NaB4O7.10H2O,H2O,HPO4-;C.HCO3-,CO32-,HS-;D.OH-,H2PO4-,NH4+;11、酸性强弱关系正确的是A.    H2

4、SeO4>H2SO4 ;B.H2SO4H3PO4 ;D.HClO>HClO3 ;12、氧化性强弱关系正确是A. HClO4H6TeO6;C.     HClO4

5、中,熔点最低的是A.    ZnCl2;B.FeCl2;C.CaCl2;D.HgCl2;15、已知,欲配制1.0LpH=10.00,CNH3.H2O=0.10mol.L-1的缓冲溶液,需用(NH4)2SO4的物质的量为5A.   mol.L-1;B.   mol.L-1;C.   mol.L-1;D.mol.L-1;16、实验测得0.01mol.L-1MOH溶液的pH=10.00,则该碱的为A.  ;B.   ;C.   ;D.;17、下列电对中Φθ,最小的是A.Ag+/Ag;B.AgBr/Ag;C.Ag(NH3)/A

6、g;D.Ag(CN)/Ag;18、下列各组离子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a2S溶液时没有黑色沉淀生成的是A..Cd2+,Mn2+;B.Sb3+,Bi3+;C.Ag+,Cu2+;D.Pb2+,Hg2+;19、下列各组离子在酸性溶液中不能共存的是A.Cr2O72-,MnO4-,Fe3+;B.Co2+,Cu2+,Sb3+;C.Fe2+,I-,Mn2+;D.Cr3+,Sn2+,Fe3+;20、下列离子在水溶液中不发生歧化反应的是A.    Mn3+;B.Fe2+;C.MnO42-;D.Cu+;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5分)1、已知

7、某元素在Kr以前,(指周期表中的位置)。当此元素失去两个电子后,它的角量子数为2的轨道内电子恰好为半充满,此元素为。2、有A、B、C、D四种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为14,6,53和74,它们的单质属于分子晶体的是,属于原子晶体的是,属于金属晶体的是,既有原子晶体又有层状晶体的是。3、的分子轨道电子排布式为,键级为。4、离子晶体中影响晶格能的因素有,,。5、用离子极化理论可推得AuC1的热稳定性比AuC13热稳定性,PbC12的溶解度比PbI2溶解度。56、PH3,AsH3,BiH3的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为,它们的分子间

8、作用力有,NH3的沸点比PH3沸点高的原因是。7、对于可逆反应,当升高温度时,其反应速率常数K正将,K逆将。当反应为放热时,降低温度会使平衡常数K,反应的将。8、已知反应 :1)Fe2O3(s)+3CO(g)=2Fe(s)+3CO2(g)=H12)3Fe2O3(s)+CO(g)=2Fe3O4(s)+CO2(g)=H23)Fe3O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