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逍遥游(节选)-教案

18.逍遥游(节选)-教案

ID:18919811

大小:54.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9-22

18.逍遥游(节选)-教案_第1页
18.逍遥游(节选)-教案_第2页
18.逍遥游(节选)-教案_第3页
18.逍遥游(节选)-教案_第4页
18.逍遥游(节选)-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18.逍遥游(节选)-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8逍遥游【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初步了解庄子其人,整体感知课文的基本内容;探讨文章的思想内涵和说理方法;总结文中的语言知识。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诵读了解文章的整体内容,通过质疑、讨论理解文中“绝对自由”的思想,鉴赏作品中丰富的想象和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作者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理想,批判其虚无主义和绝对自由的不合理因素。【教学重难点】1.重点:疏通文意,把握文章的主旨和说理方式。2.难点:对文章主旨的理解,材料和观点之间关系的整理。【教学方法】诵读、串讲、小组讨论。【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

2、话导入什么是“逍遥”?“逍遥”是个联绵词,表达一种难以言传的行动和悠远舒长的意境。逍遥就是徜徉、漫步、翱翔,那种安适自得优游岁月的情景,就是逍遥。《逍遥游》是《庄子》第一篇,是庄子的代表作。表达的是“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于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天下》)。即“游心于谈,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庄子》的“无为”主义,也可以叫做“逍遥”主义。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逍遥”主义的具体内涵。二、作者简介1.庄子庄子,名,时期人,著名的,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庄子的主要思想是。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为了现实的束缚和苦闷,他还

3、倡导精神超脱,主张彻底摒除世俗名利地位之心,入于精神自由的“逍遥”之境。唐开元二十五年庄子被诏号为“南华真人”,后人即称之为“南华真人”,被道教隐宗妙真道奉为开宗祖师,视其为太乙救苦天尊的化身。《庄子》一书也被称为《南华真经》。其文章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2.《庄子》•《庄子》一书,今存篇,分为,是庄子所作,和,学术界认为是他人伪作。文笔,想象,气势。《庄子》善于虚构,大多是寓言作品,“寓真于诞,寓实于玄(深奥、玄妙)”。想象丰富,多用夸张、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文学价值:展现出的浪漫主义才力,更为后世称道和借鉴。鲁迅说:"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

4、子之作,莫能先也。"郭沫若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也有人称他的作品是"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3.庄子思想庄子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之间的差别,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了相对主义。庄子对现实有深刻的认识和尖锐的批判。他指出,一切社会的礼法制度、道德准则,本质上只是维护统治的工具。但并不主张以积极的行为来改变现实,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对现实人生持悲观厌世态度,因此对生活的看法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三、整体感知

5、《逍遥游》“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文笔汪洋恣肆。诵读时,针对不同描述对象,应读出不同情感。诵读大鹏怒飞一层,要读出气势和力量;读“蜩与学鸠”一层,要读出其渺小;读“小年与大年”一层,要读出鲜明的对比;读“汤之问棘”一段,要读出对鲲鹏的赞美,读出对斥鷃渺小、短视的蔑视。第七自然段举例论证,对“知效一官……而征一国者”,读时要带不屑—顾的态度;对宋荣子、列子,要有赞美之情,又要强调他们“犹有未树”、“犹有所待”。结尾“故曰”—句是结论,要读得十分肯定。四、诵读课文1.听录音,教师强调字音、停顿。2.学生自由诵读课文,标出难解语句。3.提读课文,进行朗读指导

6、:⑴“大鹏怒飞”:读出气势和力量。⑵“蜩与学鸠”:读出其渺小。⑶“大年小年”:读出鲜明的对比。⑷“汤之问棘”:读出对鲲鹏的赞美,对斥鷃的鄙视。⑸结尾一节,读出对几种人的不屑以及结论的肯定。五、师生质疑1.学生自由阅读课文,提出难解语句,师生讨论解决。2.教师以第一段(第一至四自然段)为基础,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⑴大鹏飞往南冥需要什么条件?(海运)⑵野马、尘埃在空中浮游需要什么条件?(生物以息相吹)⑶蜩与学鸠不能远飞,是因为什么?(枪榆枋而止)小结:作者在这一部分里通过三个事例、一个比喻和一组对比,为我们揭示了一个道理,就是大至鲲鹏小到尘埃,它们的

7、运行都必须有所依托,即后文所说的“有所待”。六、指导探究1.作者是不是认为大鹏和蜩、学鸠之类就没有区别呢?从哪里能看出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2.作者选用了哪些事例来证明这个观点?“不知晦朔的朝菌”、“不知春秋的蟪蛄”及“大寿的冥灵、大椿”、“众人匹之的彭祖”来喻证“小年不如大年”的观点。第二课时一、分析、理解第一部分(第一至四自然段)1.这一段中写了哪几种事物?请选取其中感兴趣的一个作介绍。明确:鲲、鹏、野马、尘埃、大舟、杯、芥、蜩、学鸠等2.作者对这些事物的感情倾向是否一致?明确:作者对鲲鹏抱赞美态度;对蜩与学鸠则明显表示嘲讽、贬斥。3.

8、作者写这些事物的目的是什么?明确:阐明世间万物,大至鹏鸟,小至尘埃,它们的活动都“有所待”,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