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人介绍

非遗传承人介绍

ID:18945725

大小:86.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9-24

非遗传承人介绍_第1页
非遗传承人介绍_第2页
非遗传承人介绍_第3页
非遗传承人介绍_第4页
非遗传承人介绍_第5页
资源描述:

《非遗传承人介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非遗传承人介绍龙从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国家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龙从发,籍贯湖北,1938年出生。擅长木雕船工艺创作设计和制作研究。龙家祖祖辈辈设计制作木雕船工艺品,绝技代代相传。其父龙云华被湖北省政府授予“湖北民间老艺人”称号。龙从发12岁随父学艺,五十多年来,在学习继承传统风格和技艺的基础上,他努力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和素质,积极探索和实践,不断推陈出新,已将传统风格和现代技术有机结合,现今的创作作品更气势辉煌,且品种多样。代表作品有《中华巨龙》、《龙凤舫》、《隋代大龙舟》、《黄鹤龙舟》、《郑和宝船》等,代表了湖北木雕船工艺新风貌。石久梅 1951

2、年7月出生在湖北省黄梅县挑花之乡新开镇邹桥村一个挑花世家。十三岁时开始学艺至今,已从艺四十四年,可制作挑花品种二十余个,花色近百个。还收集和挖掘一批濒临失传的挑花花色和品种六、七种,制品多次参加县、省、国家和世界民间工艺美术展览。2005年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曾积极配合“申报”工作,为黄梅挑花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成功作出了重大贡献。2006年,我被黄梅县文化主管部门授予黄梅挑花艺人称号。敖朝宗出身门徒师(本家亲授的称谓),从小耳濡目染,十几岁跟随父亲和外祖父学艺,继承了祖辈独到的“铅锡刻镂技艺”,谙熟修复、复制古代青铜器的技能。但他不满足家族的

3、言传身教,勇于创新,不断自学钻研古代青铜器知识及金属加工技艺,通过不懈努力与实践终而造诣良深。经他复制的古青铜器已达到惟妙惟肖、炉火纯青的境界,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近年来,他更致力于文物修复及仿复制,曾多次受邀湖北省考古所、湖北省博物馆,参加文物发掘与文物复制工程。“铅锡刻镂技艺”成为国家第三批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并获得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银奖等各项奖项,敖朝宗也被湖北省文化厅评为铅锡刻镂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江再红作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其作品多次被选为国礼、省礼赠送给中外友人或单位,曾三次荣获中国工艺美术最高奖项“百花杯”金奖。作品《狮

4、啸雄风》被国家博物馆珍藏、《芙蓉国里尽朝晖》被国家图书馆收藏。策划绣制了目前世界上幅面最大的双面绣《阴功轴》,整幅面积50平方米。在法国里昂当代艺术博物馆展出时,被誉为“惊世之作”,现被法国收藏家收藏。作为湘绣国家级传承人,始终潜心刺绣和传承,致力弘扬湖湘文化。序号省市项目名称介绍传承人1省外项目20个西宁湟中银铜器湟中传统银铜器加工和鎏金技艺它可分为三部分:银器加工、铜器加工、鎏金技艺。经过多年的发展愈加精湛,并为三部分最难掌握之工艺。相对年轻许多的湟中银铜器加工工艺已有三百多年的悠久历史,2011年,它被列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受到了越来越多

5、的关注。何满何满是省级一级美术工艺师、湟中县银铜器协会会长,他研发制作的“大银壶”、“保健杯”等银铜器曾获全省工艺美术二等奖。2掐丝唐卡掐丝唐卡是在唐卡制作工艺基础上,以中国传统手工掐丝为基础,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以金箔、金丝镶嵌而成的纯手工制作的唐卡艺术品。在五彩斑斓的藏文化艺术中,唐卡艺术是其中一朵艳丽的奇葩。唐卡的绘制极为复杂,用料极其考究,颜料为天然矿物、植物原料,色泽艳丽,经久不退,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独特的艺术风格。李联霞李联霞,青海省一级民间艺术大师.所制作的掐丝唐卡分外艳丽,深受唐卡和工艺品收藏夹的喜爱。3唐卡(重点推荐项目)陈玉秀

6、她是唐卡行业目前唯一获得工艺美术最高奖【山花奖】的女性。4昆明土陶乐器呜嘟云南省昆明的“呜嘟”是从远古流传下来的陶制吹奏乐器,但他们已跟彝族文化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发展成为今天极具地方民族文化特点的吹奏乐器。“呜嘟”植根于昆明地区,融合了彝族文化,世代相传。呜嘟是一种古老的陶制乐器,据考古推算,至今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和埙一样属于史前上古乐器,曾被称为“哨埙”,只因呜嘟音域太窄、表现力差而长期不被重视,到了上世纪90年代,社会更多的重视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因而呜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杨德云等为此对呜嘟做了改良,使之成为了今天能够演奏的乐器。2012年,云南省昆明市

7、盘龙区人民政府确立为盘龙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杨德云男,1947年4月出生,江苏人。1982年毕业于云南大学,系中国国际书画院副院长、中华诗词文化研究所研究员、云南省诗词学会理事,云南省楹联学会常务理事,云南省传统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5滇式风筝我国风筝文化历经二千余年文明史,特别是明清以来发展较快,从北到南展现出民间风筝艺人的智慧,突显了地区性.民族风情,自然风光等特色。滇式风筝的发展经历尤为惟妙,元明清不断的移民入滇,带来了中原北方风筝的制作技艺,原先这些风筝种类均属宫廷式。这类风筝适宜在风和日丽的气候条件下正常升空,一旦遇上风力强劲时,则无法留空。滇人巧

8、妙地掌握运用了高原气候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