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文学专题研究

新时期文学专题研究

ID:18949711

大小:54.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9-27

新时期文学专题研究_第1页
新时期文学专题研究_第2页
新时期文学专题研究_第3页
新时期文学专题研究_第4页
新时期文学专题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时期文学专题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一、80年代的文学环境思想解放的潮流/外来的影响/“市场经济”的冲击/作家的分化瓦解与重组二、小说(伤痕,反思,改革,寻根,先锋,新写实,“新历史”,知青,军事题材,“人道主义”)(一)伤痕小说2、开山之作:刘心武《班主任》(1977、11《人民文学》)得名之作;卢新华《伤痕》主人公是王晓华(1978、8、11《文汇报》)对青年学生与知青伤痕的揭露:《伤痕》、《枫》、《在小河那边》对青知识分子伤痕的揭露:冯骥才的《啊》、陈国凯的《我该怎么办》对农民伤痕的揭露:韩少功的《月兰》、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对公检法伤痕的揭露:丛维熙的《大墙下的红玉兰》、《神圣的使命》3、特

2、征及评价四类伤痕文学分别揭露了极左路线的罪恶及对各阶层人民的伤害。在当时很好的配合了思想解放运动。在文学意义上,初步恢复了五四现实主义的传统,形成了一种新的美学风范,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作家,不足:1内容大多虚假不真实,粉饰雕琢,2语言粗糙、稚嫩不成熟,3,思想上没有拜托意识形态的控制,充满说教味,概念化,公式化(二)反思小说2、开山之作:茹志娟《剪辑错了的故事》对“大跃进”浮夸风的反思:《剪辑错了的故事》、《黑旗》对农民命运的反思:高晓声《李顺大造屋》、《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对工人命运的反思:陆文夫《唐巧娣翻身》、陆文夫《小贩世家》对知识分子命运的反思:谌容《人到中年》、韩

3、少功《西望茅草地》对党群关系、路线的反思:李国文《月食》,韩少功《西望茅草地》,王蒙《蝴蝶》人性角度对极左路线的反思:张贤亮《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章永璘、何立伟《白色鸟》3、特征及评价社会意义:极好的促进了改革开放和思想解放的深度发展,文学意义,极好的恢复了五四时期的现实注意传统,推出了一批比较成熟的作家、作品,反思文学较好的回归到文学的本位,所以比伤痕文学更加成熟,更有价值(四)寻根小说2、寻劣根:韩少功《爸爸爸》的丙崽、冯骥才《三寸金莲》、李杭育《最后一个渔佬儿》的福奎“既寻了劣根,又坚守了一种理想”寻优秀之根:汪曾祺《受戒》的明海和小英子、阿城《棋王》的王一生、王安忆

4、《小鲍庄》儒家的仁义观3、特征及评价寻根小说是新时期文学里,最成功的一种文学潮流,内容上以寻根为目的展开,内容非常新颖,意识形态凝重,写法上,用了很多西方或者中国比较好的手法,如暗喻、象征、魔幻主义等,吸取、融合了中外的写作精华,形成了独特的审美风格,如悲凉等,这些在以后的作品中也没有达到。(三)改革小说2、开山之作:充满理想主义色彩: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工业改革:《乔厂长上任记》、充满理想又现实《三千万》、沉重的笔调《沉重的翅膀》农村改革:贾平凹《腊月.正月》、《乡场上》、高晓声《陈奂生上城》3、特征及评价1.对工业改革有很大帮助2.推出了一批新人改革家形象3.有一种

5、说教味,概念化在里面4.成就不大,比伤痕文学好一点,但不及反思文学,突破性不大,还是配合意识形态的政治文学。(五)先锋小说2、《现实一种》、余华的《河边的错误》、格非的《雨季的感觉》、残雪的《山上的小屋》、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无主题变奏》、《拉萨河女神》3、特征及评价(评价:成就不大,没出现名的作家和大的作品)(六)新写实小说《烦恼人生》、《风景》、《一地鸡毛》、《伏羲伏羲》(七)“新历史”小说《红高粱》、《妻妾成群》、《我的帝王生涯》(八)知青小说、军事题材小说、“人道主义”小说三、朦胧诗与后朦胧诗(一)朦胧诗:1、朦胧诗派的得名: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形式,以各自

6、独立又呈现出共性的艺术主张和创作实绩,构成一个“崛起的诗群”。2、特征:①他们大都带有怀疑的精神和探索的精神,有着朦胧的人本主义精神,一代人的愤怒、怀疑、觉醒、反抗和追求。②显示了诗歌“向内转”的巨大变化。③抒情方式和语言方面3、代表与/诗人(顾城,舒婷,江河,杨炼,北岛;星星变奏曲、灵魂有一个孤寂的住所)北岛:对现实的怀疑和诘问,悲愤和沉思,富有理性的批判精神。生僻的意象及陌生的组合方式。深沉、冷峻、凝重的风格。《回答》、《宣告》、《结局和开始》舒婷:内心的惆怅和忧伤,女性化的忧伤,寻找通向心灵的道路,人性复归的呼唤。独特富有女性特征的意象,抒情而优美的意境,明白晓畅的

7、语言,明丽、温婉的抒情风格。《致橡树》、《神女峰》、《海滨神曲》、《四月的黄昏》。(二)后朦胧诗1、后朦胧诗派的得名第三代诗人、新生代诗人等。新传统主义、整体主义、非非主义、莽汉主义、他们派、日常主义、撒娇派等。2、特征不同于朦胧诗的美学品格—-是“反英雄”、“反宗教”的价值观念;二是“反意象”、“反优雅”的艺术观。正是这两点构成了新生代诗歌的基本内涵和基本价值观。①在题材上②在立场上③“反意象”、“反优雅”3、代表作:尚仲敏《关于大学生诗报的出版及其他》、胡冬《我去乘一艘快船到巴黎去》、韩东《你见过大海》、《有关大雁塔》、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