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调钓方法图解

几种调钓方法图解

ID:18971864

大小:20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9-27

几种调钓方法图解_第1页
几种调钓方法图解_第2页
几种调钓方法图解_第3页
几种调钓方法图解_第4页
几种调钓方法图解_第5页
资源描述:

《几种调钓方法图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几种调钓方法图解根据调目的不同区分成4种调钓情况:带饵调目,空钩调目,无钩无饵调目,双调目。1,带饵调目2,空钩调目3,无钩无饵调目4,双调目三,多种调钓法各有短长,相得益彰图解的各种调钓方法,包含了绝大部分的调漂钓鱼的方法。存在即合理。种种方法既然存在,那么,它们就各有合理之处,各有优点。相互比较,也不难发现细微的缺点。带饵调漂双饵调平水钓1、2目,直接调到钩饵轻触底状态也就是钓最灵敏状态。单饵调平水钓1、2目,直接进入钓不灵不钝状态。能够适应大部分鱼情。前者钓目往下调,也可以调出钓迟钝来。后者可以向上向下调出更加灵敏或者迟钝。缺点是,一般人很难控制饵团的大小、重量,尤其在漂尾极细时。

2、调漂过程中,每次饵团的微小差异会造成漂尾目数差别很大,增加了操作难度,很难调得准确。空钩调漂克服了带饵调漂的缺点,又比较简单实用,为大多数钓友所采用。加上单饵或者双饵称重的操作,把调目、钓目、单饵称重目数三个参数结合,能够推算水下钩饵子线的大体状态。例如,漂尾直径大约1毫米的浮漂,半水悬浮,空钩调5目,紧接着挂单饵“称重”,假设看到漂尾下沉到1目,说明单饵重相当于4目的浮力。如果挂双饵调整浮漂钓2目,可以判断下饵卧底子线弯曲松弛而上饵轻触底(1/4触底、3/4悬浮),是一种钓不灵不钝的状态。钓1目、半目更加灵敏,钓3、4、5、6目依次更加迟钝。调目究竟设在哪里,不能一概而论,要考虑漂尾粗

3、细、钩饵大小、鱼情水情以及个人习惯。实践多了,经验多了,就简单方便了。无钩无饵调漂。比较空钩调漂少了空钩重量的影响,结合钩饵称重,更加容易比较准确推算水下钩饵子线状态。因为要把子线取下挂上,所以操作上比较麻烦。双调目调漂由于是两个调目,比较一个调目多了一个参数,所以,调目、钓目、钩饵子线状态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更加明确,换句话说,比较前面的调钓方法能够更加精确地推算钩饵子线状态。例如,钓目确定在无钩饵调目和双钩饵调目之间的中点上,则是比较标准的钓不灵不钝。钓目与无钩饵调目重合,则是悬坠钓的最迟钝状态――双饵完全卧底。钓目与双钩饵调目重合,则是钓浮――最灵敏状态。钓目选择在双调目之间、靠近无钩

4、饵调目1/4处,则是双钩饵1/4悬浮3/4卧底(即下钩饵完全卧底上钩饵一半卧底),是一种稍微偏向于迟钝的状态。缺点也是操作上要麻烦一点。众多调钓方法,各有短长。扬长避短,相得益彰。钓者具体情况千差万别,各有喜爱,要求不同,选择不一,采用方法自然是百花齐放。四,认识多种调钓法的实践意义1,全面了解,丰富知识,开阔眼界,提高钓技对于各式各样的调钓方法全面了解,看到它们各自的优点以及缺点,不仅能够丰富知识,开阔眼界,扩展思路,而且能够提高钓技。曾经看到一些新手坚持不渝“调4钓2”,不敢越雷池半步,却又疑虑重重甚至有时不知道是否到“底”。发生这样的问题,就是因为眼界太窄,不知道钓法的多样性和灵活

5、变通。如果懂得上述空钩钓法的钓灵、钓钝,就会明白“调4钓2”仅仅是调A目钓B目中的一种,调目、钓目,可以是4和2,也可以是其他各种各样的数字呀。究竟调什么目钓什么目,不应该教条死板,而应该根据漂尾粗细、饵团大小、鱼情、水情而定。情况发生变化,调目、钓目也要相应变化。眼界狭窄,坐井观天,谈何钓技提高。有的钓友介绍经验,说自己调平水钓1目是钓灵敏,又有人说自己调平水钓1目是钓迟钝,或者说是钓不灵不钝。都有道理,但是,都说得不很明确。因为,虽然都是调平水钓1目,由于调目的不同(带单饵调漂、带双饵调漂或者空钩调漂),钓组的灵敏迟钝状态相差甚远。可见,介绍经验或者学习经验对多种调钓法应该有所了解。

6、有的钓友“找底”找不准,迷惑不解。如果能够明白上述多种调漂方法以及水下钩饵状态,恐怕就不会在“找底”问题上犯难了吧。2,因人而异,因鱼而异,因钓具钓法而异,灵活应用万事万物,多种多样,而且不断变化。浮漂品种繁多,漂尾有粗有细,而且大多数漂尾粗细并非均匀而是上细下粗。鱼钩、钓饵大小不一。尤其鱼情变化无常。不同地点、不同时间鱼情可能大不相同,就是相同钓场同一天的不同时段,鱼情也会发生变化。钓者视力、反应、兴趣爱好、钓技各不相同。种种因素,都制约着调漂。没有绝对精确的调漂,但是可以有相对合适的调漂。多明白一些调漂的方法,多明白一些调漂的道理,才能够针对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也才能够因时因地因

7、鱼而灵活应变,以新的调钓方法适应新的情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