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杨建猛-关于中药古法炮制工艺现状和传承的思考

论文-杨建猛-关于中药古法炮制工艺现状和传承的思考

ID:18982777

大小:55.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9-27

论文-杨建猛-关于中药古法炮制工艺现状和传承的思考_第1页
论文-杨建猛-关于中药古法炮制工艺现状和传承的思考_第2页
论文-杨建猛-关于中药古法炮制工艺现状和传承的思考_第3页
论文-杨建猛-关于中药古法炮制工艺现状和传承的思考_第4页
论文-杨建猛-关于中药古法炮制工艺现状和传承的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文-杨建猛-关于中药古法炮制工艺现状和传承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中药古法炮制工艺现状和传承的思考摘要:中药炮制是中医药学的特色,是在中医药基本理论指导下,结合历代医药学家的临床用药经验,形成的独特的制药方法。炮制而成的中药饮片的质量对临床疗效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中药炮制学发展至今,研究学者们开始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实验方法研究中药炮制工艺的机理,但都没有得到理想的成果。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实验方法研究中药炮制工艺不是唯一方法,运用中医药学理论阐释也是一种认知方法。但目前的形势是繁杂的古法炮制工艺逐渐被简单的现代炮制工艺所代替,在现代炮制工艺主导的今天,古法炮制工艺有濒临失传的危险,主要表现为忽略

2、古籍文献研究、过度简化炮制工艺、任意舍弃炮制工序,忽视民间炮制工艺。对于古法炮制工艺的保护和继承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我们需要破除研究思维习惯上的局限性,应该通过在全国建立多个古法炮制示范基地和拍摄民间炮制工艺纪录片等方法来继承和弘扬历代医药学家们给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古法炮制工艺。关键词:中药;古法炮制;现状;传承中药炮制在中医药基本理论指导下,经过数千年的临床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炮制经验,根据中医治疗上的不同要求而对药材进行的各种特殊制作工序,将中药材制备为中药饮片,形成了一门独特的制药技术。1中药炮制的重要性炮制,古代又称为

3、炮炙、修治、修事等。关于炮制的重要性在我国传统医学史上早已达成了统一的认识。北宋官修方书《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曾论及到“凡合和汤药,务在精专,甄别新陈,辨明州土,修制合度,分两无差,用得其宜,病无不愈。若真假非类,冷热相乖,草石昧其甘辛,炮炙失其体性,筛罗粗恶,分剂差殊,虽有疗病之名,永无必愈之效。是以医者必须殷勤注意,再四留心,不得委以他人,令其修合。”明代医家陈实功在《外科正宗》写到“凡药必遵雷公炮炙,入药乃效。如未制生药入煎,不为治病,反为无益。”可见中药炮制对临床疗效的重要性。若炮制不合法度,就会失去应有的性能,以致疗效有名

4、无实,难以起到治病的作用。2中药炮制的研究和发展现状根据中医药学理论,中药经过炮制后,性味归经及升降浮沉都会有所改变,以增强其治疗作用、减少其副作用等。如明代医家陈嘉谟在《本草蒙筌》中讲:“酒制升提,姜制发散。入盐走肾脏,仍使软坚;用醋注肝经,且资住痛。童便制,除劣性降下;米泔制,去燥性和中。乳制滋润回枯,助生阴血;蜜制甘缓难化,增益元阳。陈壁土制,窃真气骤补中焦;麦麸皮制,抑酷性勿伤上膈。乌豆汤,甘草汤渍曝,并解毒致令平和;羊酥油、猪脂油涂烧,咸渗骨容易脆断。有剜去瓤免胀,有抽去心除烦。”而当今时代,中药炮制机制的研究重点主要集

5、中在运用化学以及药理学的思路和方法对物质基础和药效作用的影响上。近些年来,一些学者也开始尝试运用生物转化、肠吸收转运、体内吸收和分布以及代谢组学等新方法、新技术来阐释中药炮制的机理。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始终未能在阐明中药炮制的机理方面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突破。而正因为绝大多数中药炮制的机理难以研究清楚,越来越多人开始质疑传统炮制方法的内在价值,这就造成了中药炮制学的发展现状——古代炮制方法渐被遗弃,现代炮制方法正在兴起。3中药炮制学存在的主要问题3.1忽略古籍文献研究中药炮制具有悠久的历史,南北朝时刘宋著名药物学家雷敩编写了我国第一

6、部炮制学专著《雷公炮炙论》,系统总结了刘宋时期以前的中药炮制技术和经验,在《雷公炮炙论》中所提到的中药炮炙方法包括炮、炙、煨、炒、煅、炼、曝、水飞等,被后世称为“雷公炮炙十七法”。后发展至明清,又出现两部中药炮制学专著,分别为明代医家缪希雍撰写的《炮炙大法》和清代医家张仲岩撰写的《修事指南》。此外,历代医药学家在其著作中也均有中药炮制的论述,如梁朝陶弘景所著《本草经集注》,唐代孙思邈所著《备急千金要方》等。尤其是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集前代医家之大成,在其著作《本草纲目》中,对多种药物专列了“修治”一项,收载了各家炮制之法。如天

7、麻的炮制方法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为“修事天麻十两,锉,安于瓶中。用蒺藜子一镒,缓火熬焦,盖于天麻上,以三重纸封系,从巳至未取出,蒺藜炒过,盖系如前,凡七遍。用布拭上气汗,刀劈焙干,单捣用。若用御风草,亦同此法。时珍曰∶此乃治风痹药,故如此修事也。若治肝经风虚,惟洗净,以湿纸包,于糠火中煨熟,取出切片,酒浸一宿,焙干用。”由此可知,古人根据天麻所治适应症(治风痹、治肝经风虚)的不同,采用的炮制方法也有所差别。而现代的主要中药学著作中记载天麻的炮制方法仅为 “洗净,润透或蒸软,切薄片,干燥”,而功能则笼统概括为“平肝息风止痉”。清代医

8、家张仲岩在《修事指南》中指出:“炮制不明,药性不确,而汤方无准,病症不验。“因此,若我们不重视古籍文献的研究,会对传统的炮制方法及炮制对中药性能的影响愈发陌生,在处方用药时难以取得理想的疗效。3.2简化传统炮制工艺“九蒸九晒”是中药炮制中一种非常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