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一星元勋

两弹一星元勋

ID:18987369

大小:359.50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8-09-25

两弹一星元勋_第1页
两弹一星元勋_第2页
两弹一星元勋_第3页
两弹一星元勋_第4页
两弹一星元勋_第5页
资源描述:

《两弹一星元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两弹一星元勋 两弹一星元勋:钱三强两弹一星元勋:钱骥两弹一星元勋:姚桐斌两弹一星元勋:赵九章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两弹一星元勋:王淦昌两弹一星元勋:彭桓武两弹一星元勋:程开甲两弹一星元勋:黄纬禄两弹一星元勋:屠守锷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两弹一星元勋:周光召两弹一星元勋:杨嘉墀两弹一星元勋:陈能宽两弹一星元勋:陈芳允两弹一星元勋:吴自良两弹一星元勋:任新民两弹一星元勋:孙家栋两弹一星元勋:朱光亚两弹一星元勋:王希季两弹一星元勋:王大珩两弹一星元勋:于敏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两弹一星元勋 两弹一星元勋:钱三强两弹一星元勋:

2、钱骥两弹一星元勋:姚桐斌两弹一星元勋:赵九章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两弹一星元勋:王淦昌两弹一星元勋:彭桓武两弹一星元勋:程开甲两弹一星元勋:黄纬禄两弹一星元勋:屠守锷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两弹一星元勋:周光召两弹一星元勋:杨嘉墀两弹一星元勋:陈能宽两弹一星元勋:陈芳允两弹一星元勋:吴自良两弹一星元勋:任新民两弹一星元勋:孙家栋两弹一星元勋:朱光亚两弹一星元勋:王希季两弹一星元勋:王大珩两弹一星元勋:于敏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朱光亚去世23位两弹一星元勋仅剩10人健在2011年02月27日01:42汉网-长江日报李艳梅我

3、要评论(50)字号:T

4、T  23位“两弹一星”元勋还有10人健在  本报讯(记者李艳梅)朱光亚走了,为共和国科技事业奋斗的“两弹一星”元勋们又陨落了一颗。细数共和国23位“两弹一星”元勋,还有10人健在。  授勋时已有7人过世  1999年9月18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对当年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予以表彰,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当时,7人已过世,分别是: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  此后,又有6人过世,

5、分别是:吴自良、陈芳允、杨嘉墀、彭桓武、钱学森、朱光亚。  目前仍健在的有10人:程开甲、黄纬禄、屠守锷、王希季、王大珩、于敏、孙家栋、任新民、陈能宽、周光召。  江苏、浙江籍各6人,湖北2人。  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江苏和浙江籍人各6人,安徽3人,湖北和湖南各2人,云南、辽宁、河北、山东各1人。钱三强、屠守锷同为浙江省湖州市人,程开甲和杨嘉墀同为江苏省吴江县人。  除朱光亚外,彭桓武为湖北省麻城市人。他1915年生,1935年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1938年赴英国爱丁堡大学留学,领导并参加原子弹、氢弹的原理

6、突破和战略核武器的理论研究、设计工作,在中子物理、辐射流体力学、凝聚态物理、爆轰物理等多种学科领域取得了对实践有重要指导意义的一系列理论成果,并为中国核事业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  只有3人没有国外学习工作经历  除钱骥、周光召、于敏3人,其余都在国外学习或工作过。  钱骥1943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师范学院;周光召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因杰出成就后被多所世界知名大学授予荣誉博士称号;于敏1949年在北京大学物理系攻读研究生并兼任助教。  而在留学经历中,元勋们有好几对校友。  屠守锷和钱学森都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硕

7、士学位,彭桓武和程开甲都曾留学英国爱丁堡大学,任新民和朱光亚都在美国密歇根大学留学。钱学森和郭永怀在加州理工学院获博士学位并留校工作赵九章 (1907-1968)  浙江省吴兴县人,1907年生,男,地球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1933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35年赴德国攻读气象学专业,1938年获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历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所长、卫星设计院院长,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1968年逝世。   中国人

8、造卫星事业的倡导者和奠基人之一。从1957年起,他积极倡议发展中国自己的人造卫星。1958年8月,中国科学院成立人造地球卫星研制组,他是主要负责人。同年10月,提出“中国发展人造卫星要走自力更生的道路,要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的重要建议。在他领导下,开创了利用气象火箭和探空火箭进行高空探测的研究,探索了卫星发展方向,筹建了环境模拟实验室和开展遥测、跟踪技术研究,组建了空间科学技术队伍。1964年,根据国内运载工具的发展,他提出了开展人造地球卫星研制工作的建议。他对中国卫星系列发展规划和具体探测方案的制定,对中国

9、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返回式卫星等总体方案的确定和关键技术的研制,起了重要作用。在他的领导下还完成了核爆炸试验的地震观测和冲击波传播规律以及有关弹头再入大气层时的物理现象等研究课题。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2009-3-1514:48·回复·3楼彭桓武 (1915- ) ·编织中国梦·2位粉丝· 湖北省麻城市人,1915年生,男,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