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so监测简报

enso监测简报

ID:18997414

大小:1.20 MB

页数:4页

时间:2018-09-22

enso监测简报_第1页
enso监测简报_第2页
enso监测简报_第3页
enso监测简报_第4页
资源描述:

《enso监测简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ENSO监测简报(第54期中文版)2016年6月7日厄尔尼诺事件已于2016年5月结束国家气候中心最新的ENSO监测表明,2014年9月开始的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已于2016年5月结束,预计夏季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将转入拉尼娜状态。一、近期ENSO演变分析1)海表温度分布特征2014年9月开始的超强厄尔尼诺事件于2015年11月达到峰值,尼诺3.4区海温指数为2.9℃,此后厄尔尼诺事件呈不断减弱趋势,尤其在2016年2月以后迅速衰减(图1)。5月(前29天),尼诺3.4区海温指数为0.5℃,事件累计强度达30.2

2、℃(图1)。目前赤道东太平洋海区主要为冷水控制,赤道中太平洋海温为中性或略偏暖状态(图2)。以上监测事实表明,本次超强厄尔尼诺事件于2016年5月已经结束。图1尼诺3.4区海温指数和SOI指数逐月演变3图22016年5月海表温度距平分布图(℃)2)次表层海温2016年3月以来,赤道中东太平洋次表层异常暖水较前期明显减弱,而赤道西太平洋次表层异常冷水明显加强并以较快的速度向东传播至100°W附近,冷海温中心距平值低于-3℃,表明厄尔尼诺进入快速衰减的阶段(图略)。3)南方涛动2016年5月南方涛动指数(SOI

3、,见图1)为0.2,较4月(-1.3)上升了1.5,这表明大气正以较快的速度向有利于冷海温发展的状态转变。4)850hPa风场2016年3月中旬以来,赤道中太平洋上空对流活动不断减弱,尤其是5月以来,日界线附近的对流活跃区基本消失,对流活跃区东移至赤道印度洋地区(图略)。在对流层低层850hPa,赤道中东太平洋的西风距平明显减弱并出现阶段性东风距平。(图3)。图3赤道(5ºS-5ºN)地区平均850hPa纬向风距平(m/s)时间-经度剖面3二、诊断分析与展望1)诊断分析2016年5月,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

4、明显减弱,其上空的对流活动也明显减弱。与此同时,SOI已由负值转为正值,赤道中东太平洋850hPa西风距平也不断减弱并转为弱的东风距平。在海洋次表层,赤道西太平洋次表层异常冷水则迅速发展并向东传播至赤道中东太平洋地区,赤道中东太平洋次表层异常暖水较前期明显减弱。这些热带大气和海洋的发展演变特征都表明厄尔尼诺事件已结束。2)模式预测国内外多数动力和统计模式的预测结果显示: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在2016年的下半年将向冷状态转变,大部分模式显示发展为LaNiña事件。3)ENSO趋势展望根据赤道太平洋海洋大气现状,

5、以及国内外气候动力模式及统计方法预测,预计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将继续下降,2016年夏季转为拉尼娜状态。33国家气候中心关于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状态)的监测指标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面大范围持续异常偏暖(冷)的现象,其评判标准在国际上还存在一定差别。一般将NINO3区海表温度距平指数至少连续6个月≥0.5℃(≤-0.5℃)定义为一次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目前美国以NINO3.4区海表温度距平的3个月滑动平均值连续5次≥0.5℃(≤-0.5℃)定义为一次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中国

6、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在业务上主要以NINO3.4区的海温距平指数作为判定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的依据*。当NINO3.4区海温距平指数≥0.5℃(≤-0.5℃),并预计这种状况能持续3个月及以上时,即认为进入厄尔尼诺(拉尼娜)状态。当NINO3.4区海温距平指数≥0.5℃(≤-0.5℃)至少持续6个月(过程中间可有一个月未达标准)则定义为一次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如若该区指数≥0.5℃(≤-0.5℃)持续5个月,且5个月的指数之和≥4.0℃(≤-4.0℃)时,也定义为一次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赤道太平洋海

7、温监测区分布图主班:王艳姣支蓉资料班:张永强签发:王遵娅柯宗建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E-mail:predict@cma.gov.cn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邮编:100081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