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机制的构建

法律机制的构建

ID:18997444

大小:4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9-27

法律机制的构建_第1页
法律机制的构建_第2页
法律机制的构建_第3页
法律机制的构建_第4页
法律机制的构建_第5页
资源描述:

《法律机制的构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法学研究试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法律机制的构建———基于公益诉讼理念复苏的考虑尤晓娜1,刘广明2(1:关键词:中图分类号  (一),迹。历史进入20到“苏醒”,其原因何在?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原因。第一,位观念的确立“法本位”,收稿日期作者简介:刘广明(1979- ),681石家庄经济学院 法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31;2善。就环境法而言,格、诉讼范围界定以及举证责任适用等三个方面着手,公益诉讼;社会本位;社会公共利益;环境诉讼:D9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一、公益诉讼理念的兴起:对传统诉讼制度的挑战和补充公益诉讼理念兴起公益诉讼是一个古老的概念,起源于罗马法。公益诉讼理

2、念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处于沉寂状在传统的诉讼制度中也难觅公益诉讼制度的踪世纪后,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公益诉讼理念开始兴起。公益诉讼理念由“休眠”公益诉讼制度由“衰微”到“复兴”,从根本上讲,公益诉讼理念兴起是社而社会本位观念的确立和社会公共利益形态的独立则是公益诉讼理念兴起的直接公益诉讼理念兴起的原因之一:社会本或称“法律本位”,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在制定法律的时候,必须首先确立法律的基本目的、基本任务和基本功能,它反映了法律的基本观念和价值取向”。[1]在历史进入20世纪后,资本利,善,:2007-10-24尤晓娜(1981- ),女,河北石家庄人,男,河北任丘人,河北省社科院

3、助理研究员,1河北省社科院,河北石家庄 050051)  摘 要公益诉讼理念对传统诉讼法律理论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与挑战,同时,也促进了诉讼法律制度的完环境诉讼法律机制的构建应是以公益诉讼理念为核心的。基于这样的思路,本文从起诉资对环境公益诉讼法律机制的构建进行了探讨。:(2008)01-0068-04态主义由自由主义阶段进入垄断主义阶段,社会经济生活发生巨大变化:一是社会分化的加剧,民事主体因平等性与互换性丧失,过于强调个体自由与权必然导致事实上的巨大不平等;二是生产力的飞跃,引发了许多新的社会问题,如高度危险作业成为新的损害源、产品损害、环境污染等,这些问题给他人乃至整个人类的生

4、活、生存带来了巨大的威胁。而权利本位所强调的“个人中心”观念,实际上是对他人、公众权利的漠视,进而导致真正的公平无法实现。社会本位观念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所形成的,社会本位观念要求“法律为社会共同生活之增进,强使个人负担特定义务,限制或剥夺其某种权利”。[2]社会本位观念确立的影响是深远的,传统的公法、私法理论及制度纷纷以此为基础进行完所谓的“公法私法化”和“私法公法化”实际上都是对社会本位观念确立的一种回应。最显著的是社会本位观念的确立打破了传统的“公私法二元分立体制”,在实体法上表现为第三法域法的兴起,在程序法上则表现为公益诉讼理念的兴起及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第二,公益诉讼理念兴

5、起的原因之二:社会公石家庄经济学院法学院讲师,法学硕士,研究方向为环境法。研究方向为经济法。第4卷第1期西安外事学院学报No11,20082008年3月JournalofXiπanInternationalUniversitySerialNo110共利益的独立“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根据利益主体的不同,将利益划分为个人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国家利益的“二元”划分是利益划分中的一种重要形式。社会公共利益的独立不是学者的杜撰和凭空想象,而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社会公共利益理念的提出与社会本位思潮的兴起密不可分。在17、18世纪,权利本位观念占据了社会的主导。此时,社

6、会公共利益的观念淡薄。社会发展到19世纪末,特别是进入20世纪之后,由于垄断组织的大量产生、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的出现,社会本位思潮开始兴起,有取代权利本位的趋势。这时,社会公共利益问题开始为人们所关注。社会公益的实现与维护需要法律制度上的保障,体现在程序法上,就是公益诉讼理念的兴起及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社会公共利益是公益诉讼制度的法益基础,公益诉讼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为其价值目标。(二)公益诉讼理念与传统诉讼制度:挑战与补充除了我国刑事诉讼中检察院提起的公诉案件具有公益诉讼的性质外,[3]公益诉讼在传统的诉讼法律制度体系中没有自己的位置。公益诉讼理念的兴起,对传统诉讼法而言,主要表

7、现为民事诉讼法律制度和行政法律制度所面临的冲击与挑战;同时,公益诉讼理念下的理论与制度又是对传统诉讼法律制度的完善与补充。公益诉讼理念及公益诉讼制度对于传统诉讼法理论及其法律制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其所产生的冲击是全方面的,诸如诉权、诉之利益及当事人理论等理论与制度。以诉之利益理论为例,公益诉讼下的“诉之利益”已突破了传统诉讼法理论所构建的“利益框架”。西方法谚云,“无利益即无诉权”。在运用诉讼程序解决纠纷时,需要进行利益的衡量,这就涉及“诉之利益”理论分析。在传统诉讼法理论下,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