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设计及实例分析_1

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设计及实例分析_1

ID:19019064

大小:16.9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9-28

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设计及实例分析_1_第1页
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设计及实例分析_1_第2页
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设计及实例分析_1_第3页
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设计及实例分析_1_第4页
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设计及实例分析_1_第5页
资源描述:

《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设计及实例分析_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设计及实例分析  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设计及实例分析  [摘要]框架-剪力墙结构也称框剪结构,这种结构是在框架结构中布置一定数量的剪力墙,这种剪力墙称为框架剪力墙,由它们构成灵活自由的使用空间,满足不同建筑功能的要求,同样又有足够的剪力墙,有相当大的刚度。文章结合工程实例讨论了在框-剪结构中如何布置剪力墙才能有效的增强结构的抗震性能,验证了剪力墙的合理设置对结构的抗震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并针对框-剪结构总结了几点改善结构抗震性能的措施和设计方法。  [关键词]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设计;实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TU973+.3

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36-0194-01  剪力墙的布置  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的布置一般按照“均匀、对称、分散、周边”的原则布置。  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剪力墙,宜设计成周边有梁柱的带边框剪力墙。纵横向相邻剪力墙宜连接在一起形成L形、T形及口形等,这样的剪力墙会增大建筑整体的刚度和抗扭能力。  在长矩形平面或平面有一项较长的建筑中,其剪力墙的布置为:横向剪力墙沿长方向的间距宜满足规范要求,当这些剪力墙之间的楼盖有较大开洞时,剪力墙的间距应予减小;纵向剪力墙不宜集中布置在两尽端。  剪力墙宜贯通建筑物全高,沿高度墙的厚度宜

3、逐渐减薄,避免刚度突变对抗震造成不利。当剪力墙不能全部贯通时,其上下层刚度的减弱不宜大于30%,在刚度突变的楼层板应按转换层楼板的要求加强构造措施。  剪力墙合理数量的确定  剪力墙的合理数量按许可位移决定,按高层建筑规范中一般装修材料,框架-剪力墙结构顶点位移与高之比u/H不宜大于1/700装修要求较高时u/H不宜超过1/850,在满足这个要求的前提下增减剪力墙的数量。  用结构自振周期也可校核剪力墙布置数量,结构自振周期的合理范围大致为  但此种方法在一定范围内不适用,因为从地震作用本身来分析剪力墙结构刚度小,地震作用小,位移限制较易满足,但这种

4、结构在工程上有可能不很合理,结构的自振周期有可能不在合理范围内。可依据实际工程中的剪力墙数量作为剪力墙布置的参考,用底层结构截面积与楼面面积Af之比/Af来估算剪力墙数量或用剪力墙面积Aw与楼面面积Af之比来估算框架柱Ac。  一般,多设剪力墙对抗震是有利的。但是,剪力墙超过了必要的限度,是不经济的。剪力墙太多,虽然有较强的抗震能力,但由于刚度太大,周期太短,地震作用要加大,不仅使上部结构材料增加,而且带来基础设计的困难。目前我国尚无这方面的成熟经验,设计中可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建筑物高度、地区设防烈度及参考上面方法取值。  本工程主楼地下一层,地上十

5、层,局部七层,总建筑面积为。在剪力墙布置方面,纵向5-6,9-10轴线间,横向C-D,和K-L轴线间设置了剪力墙,并且剪力墙在布置时横向以G轴为中心线基本保持对称。本工程主体建筑为筒体结构,在进行剪力墙的布置时充分考虑了筒体结构的周边抗侧力处于薄弱环节,故特意在结构周边设置了剪力墙,有效的提高了结构整体的抗侧刚度。剪力墙布置,如图1所示。  从框架柱地震剪力百分比可以看出,在结构底部和中上部,水平地震作用主要靠剪力墙承担,结构上部的水平地震作用主要由框架承担,.根据结构的底部剪力我们将各层位移连成了侧移曲线,该曲线呈反S形,且接近直线,各层刚度均匀,

6、位移曲线连续光滑,无突然凹凸变化和折点。说明剪力墙的数量和设置位置是合理的,同时体现了剪力墙在整个结构的抗震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曲线呈弯剪型,但上部略微呈剪弯型,说明在上部是由框架抵消了很大一部分剪力墙的变形;而结构其余部分水平力主要由剪力墙承担。充分体现了框剪结构中剪力墙抗震的优势。  通过地震作用下层间位移计算结果以及地震作用下X、Y方向最大层间位移角曲线分析:结构Y向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最大层间位移角在1/885・P・[θ]・P・1/800,符合规范要求,说明本工程剪力墙的布置是合理的。  设计

7、中高层结构通常在楼梯、电梯及竖向管道等竖向交通区设置较多的剪力墙片,组成一个或数个较完整或基本完整的筒体,变平面剪力墙构件为空间剪力墙筒体,从而提高整个结构性能。  对于外围框架分隔的结构,由于分隔的不整齐性,难以形成规则柱网,其柱截面往往大于隔墙厚度而造成柱子外凸的不良建筑效果,而且其抗侧能力较差,为满足抗侧力的需要又不加重剪力墙筒体的负担;剪力墙分隔可以通过一些与填充墙基本同宽、肢长-肢宽比接近5的短肢剪力墙片,实现灵活多变的分割形式,但它们又难于满足建筑功能对底部开敞大空间的要求,结构上通常处理成底部大空间框支,即在结构底部剪力墙筒体落地,由转

8、换大梁完成底层框支柱到上层剪力墙分隔之间的结构转换。这样,既扩大了使用面积,又保证了建筑的布局灵活。本工程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