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练习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练习

ID:1903739

大小:19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1-13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练习_第1页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练习_第2页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练习_第3页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练习_第4页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练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练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必修一第六单元: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一、选择题1.(2013·湖南长沙市高三月考四)1954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拥有立法职能,此后,政协会议便成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这主要是因为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结束B.政协已完成民主建国的使命C.建国初期三大运动的效果D.宪法规定的各级人大的召开2.(2013·湖南省雅礼中学高三第三次月考)下表为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各方参会代表的人数,此表最能说明的实质问题是会议总代表662人党派代表165人人民解放军代表71人团体代表235人区域代表116人特别邀请人士75人A.会议的召

2、开标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B.走社会主义道路是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C.中国共产党在政治协商会议中处于领导地位D.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具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3.(2013·江苏泰兴高三期中)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中认为: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这是形成稳定的关键。“中国没有……陷入政党争斗局面”是因为实行了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依法治国方略4.(2013·天津市五

3、校高三期中)2012年1月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举行了新年茶话会,胡锦涛在会上提出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下列有关中国政协制度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A.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B.第一届人大召开后,政协作为权力机构继续存在C.1956年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等组成了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D.1982年政协制度在“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下进一步完善5.(2013·山西省高三第二次诊断)《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写到,(中国)新政府24个部长中的11个是小党派的代表或无党派

4、“民主人士”,“虽然政权显然由中共掌握,但这些职位不仅仅是形式。更广义地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初期,对有威望的非党人士的意见是真心去征求的。”这说明A.中国特色人民代表大会制已确立B.新中国诞生为民主党派的创立创造条件C.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协商制度已经形成D.新中国使民主党派获得了执政权力6.(2013·浙江省台州高三期初考)下表是1949年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和政务院领导人构成情况(单位:人)职务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政务院主席副主席委员总理副总理政务委员共产党1329126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0327029从表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①以中国共产党

5、为领导核心②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③多党合作,具有广泛代表性④共产党与民主党派联合执政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57.(2013·江苏泰兴高三期中)“中国政治现代化的第一个巨大跃进是从铲除专制政治到奠基现代民主政治。……第二个巨大跃进是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的基本确立,到进入社会主义法治政治的基本轨道。”其中,“铲除专制政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的基本确立”和“进入社会主义法治政治的基本轨道”分别是指A.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B.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和“依法治国”被载入宪法C.大革命、《共同纲领》和“依法

6、治国”被中共十五大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8.(2013·湖南省长郡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某中学历史课题组在探究“社会主义运动”课题过程中,整理了下列相关信息,你认为错误的是A.宪章运动:无产阶级独立地提出普选权要求B.巴黎公社:超前于社会发展水平的伟大尝试C.十月革命:与西欧一切国家截然不同的政治制度D.开国大典: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9.(2013·四川成都高三12月考)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之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

7、索。以下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三部法律的表述错误的是()A.分别颁布于1912、1949年、1954年B.分别由南京临时参议院、新政协、全国人大制定C.分别体现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新中国临时宪法、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性质D.分别标志着近代民主革命高潮、社会主义革命胜利、过渡时期政治建设成就10.(2013·山西高三诊断)新中国1954年12月召开第二届政协会议的时候,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下列属于“变化”表现的是A.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正在形成B.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基本

8、确立C.新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得以根本改变D.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的确立11.(2013·云南昆明高三摸底)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所谓国体,就是“社会各阶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