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景 实习报告 定稿(1)

程景 实习报告 定稿(1)

ID:19065600

大小:2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9-28

程景 实习报告 定稿(1)_第1页
程景 实习报告 定稿(1)_第2页
程景 实习报告 定稿(1)_第3页
程景 实习报告 定稿(1)_第4页
资源描述:

《程景 实习报告 定稿(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专业实习总结动物科技学院动医071班17号程景一、实习的基本概况我于2011年3月1日至2011年5月20日在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兽医临床实验室实习,期间由李宏全老师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在这段时间里,我参与了实验室的一些日常工作,培养了自己的动手能力,还帮忙其它实验的完成,培养自己的科学思维,同时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毕业论文,掌握了论文的写作模式、方法和思路。二、实习感受(一)成绩与收获1、对PCR的了解PCR是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的简称,是一种体外酶促合成特异DNA片段的专用仪器,在人工合成引物介导下反复进行热变形-退火-延伸而扩增D

2、NA的循环过程。因其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对标本的纯度要求低,简便、快速等特点,PCR技术迅速成为分子生物学的一项常规手段,并得到了广泛的实际应用。PCR方法模仿体内DNA复制过程,首先使DNA变性,两条链解开,即将模板DNA置于94—95℃的高温下,使双链DNA的双链解开变成单链DNA;然后使引物模板退火,将反应体系的温度降低到45—65℃左右,引物能分别与变性后的两条模板链碱基互补配对;将反应体系调整到DNA聚合酶作用的最适温度,DNA聚合酶随即以4种dNTP为底物,在引物的引导下合成与模板互补的DNA新链。重复此过程,DNA即以指数方式扩增。1988年耐热的TaqDNA聚合

3、酶在栖热水生菌中被分离出来后,PCR技术逐步成熟起来。近年来,在实际工作和运用中,以基本原理为基础又发展出了很多新型的PCR技术。如:反向PCR(InversePCR)用于扩增位于已知序列两侧的一段未知序列;不对称PCR(AsymmetricPCR)通过在反应体系中加入不等量的一对引物从而获得单链产物;重组PCR(RecombinantPCR)可以把两个不相邻的DNA片段重组在一起的PCR法。除此之外还有套式引物PCR(NestedPrimerPCR)、免疫PCR(Immuno-PCR)、复合PCR(MultiplexPCR)、锚定PCR(AnchoredPCR)、玻片PCR(Sl

4、ide-PCR)、加端PCR(Add-PCR)、捕捉PCR(CapturePCR)、任意引物PCR(ArbitrarilyPrimerPCR)、等位基因特异性PCR(Allele-specificPCR)、原位PCR(InsituPCR)等。逆转录PCR(ReverseTranscriptionPCR,简称RT-locatedintheTomb,DongShenJiabang,deferthenextdayfocusedontheassassination.Linping,Zhejiang,1ofwhichliquorwinemasters(Wuzhensaidinformatio

5、nisCarpenter),whogotAfewbayonets,duetomissedfatal,whennightcamePCR)。逆转录PCR是一种能检测细胞内低丰度特异性RNA的方法。其原理是原理是:提取组织或细胞中的总RNA,以其中的mRNA作为模板,采用Oligo(dT)或随机引物利用逆转录酶反转录成cDNA。再以c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而获得目的基因或检测基因表达。RT-PCR技术灵敏而且用途广泛,可用于检测细胞中基因表达水平,细胞中RNA病毒的含量和直接克隆特定基因的cDNA序列。RT-PCR主要用于对表达信息进行检测或定量,分析基因的转录水平。另外,这项技术

6、还可以用来检测基因表达差异或克隆cDNA而不必构建cDNA文库。RT-PCR比其他包括Northern印迹、RNase保护分析、原位杂交及S1核酸酶分析在内的RNA分析技术,更灵敏,更易于操作。2、对红细胞免疫的了解以往认为,红细胞只参与呼吸功能,没有免疫功能。事实上,红细胞有许多与免疫有关的物质,如CR1、CR3、CD58、CD59、DAF、SOD,数目众多,自成系统。红细胞是血循环中最重要的固有免疫细胞。红细胞有识别、黏附、浓缩、杀伤抗原、清楚循环免疫复合物的能力,参与机体免疫调控,并有完整的自我调控系统,许多疾病免疫发病机制中,红细胞天然免疫缺陷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已有越来越多

7、的研究证实红细胞天然免疫功能的变化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及病理过程密切相关,尤其是E-CR1基因多态性分布及其表达变化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如自身免疫性疾病、传染病、血液病等。20世纪50年代,Nelson等首次发现了红细胞具有免疫黏附功能,此功能有促进白细胞吞噬的作用。人红细胞能与特异调理过的梅毒螺旋体及肺炎球菌结合,从而推测红细胞膜存在兔免疫黏附受体,免疫复合物同该受体结合,促进白细胞对其的吞噬,是宿主防御机制的一部分。20世纪60年代证实了这种人红细胞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