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鸭蛋阅读课件

端午的鸭蛋阅读课件

ID:19095797

大小:18.3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9-28

端午的鸭蛋阅读课件_第1页
端午的鸭蛋阅读课件_第2页
端午的鸭蛋阅读课件_第3页
端午的鸭蛋阅读课件_第4页
端午的鸭蛋阅读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端午的鸭蛋阅读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端午的鸭蛋阅读课件  端午的鸭蛋阅读课件  1.体会文章语言上的特色,品味其中韵味和情致。  2.理解文章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  以赏析及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民族深厚文化的热爱,从而品味文章的韵味和情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课文,理解作者对儿时生活的怀想的情感,激发培养学生对故乡的热爱。  2、欣赏作品深厚的文化意蕴和永恒的美学价值。  1.加强朗读,感受文章的情趣。  2.欣赏作品深厚的文化意蕴和永恒的美学价值。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门楣(mei2)   苋菜(xian4) 

2、  籍贯(ji2)  硝药(xiao1)腌腊(yan1)   络子(lao4)   大襟(jin1)   车胤(yin4)  2.解释下列词语。  门楣:门框上的横木。                   籍贯:祖居或个人出生的地方。  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城隍:迷信传说中指主管某个城的神。           肃然: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  曾经沧海难为水:经历过沧海,对别处的水就难以看上眼了。  与有荣焉:因而也感到荣幸。  囊萤映雪:囊萤和映雪分别指晋朝车胤和孙康利用萤火虫的光和雪的反光刻苦读书的故事。  五

3、月初五端午节,系百索子,做香角子,各种风俗带给人多少乐趣。单是一个小小的咸鸭蛋,就有说不完的美妙之处。倘若没有一种故乡情结,没有一颗超然自在的心,谁能从平淡的生活中咂摸出如许滋味?  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剧。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发表小说《受戒》、《大淖记事》。著有散文集《汪曾祺自选集》。  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第l自然段),对家乡端午节风俗的描写,十分富有地方特色,同时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怀念。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描述家乡最有

4、名的是咸鸭蛋,尤其是双黄鸭蛋。  第三部分(第4~6自然段),写孩子们如何吃和玩端午的鸭蛋。  (一)学习第一部分。  提问: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这与写高邮鸭蛋有何联系?  学生复述端午节的风俗。  明确:  作者先介绍端午节的一般习俗:①系百索子②做香角子③贴五毒④贴符⑤喝雄黄酒。  而后又详细介绍了家乡特有的风俗:“放黄烟子”、吃“十二红”,进而引出家乡的特产——高邮鸭蛋和“挂鸭蛋络子”的习俗。  (二)学习第二部分。  学生朗读文章第2、3自然段。  提问:家乡高邮鸭蛋有何特点?作者着重写了哪些内容?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5、 家乡最有名的是咸鸭蛋,尤其是双黄鸭蛋,因此作者对此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描述。  第二自然段开头,作者采用连环承接的方式,说明家乡盛产咸鸭蛋。接着用“肃然起敬”和“特别标明”两个短语,说明家乡咸鸭蛋的出名。  高邮鸭蛋多出双黄鸭蛋,作者在这里采用对比的方法,说明家乡双黄鸭蛋“多”。  “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这里用多重转折方法说明家乡双黄蛋的“奇”。  第二自然段最后作者采用多层转折、层层铺垫的手法,说明家乡鸭蛋的“好”。  第三自然段具体点明高邮咸蛋的口味特点,结合自己生活经历表现作者独特的生活感受

6、。  文章介绍高邮鸭蛋,写得有声有色,跌宕起伏,对家乡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六、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一。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听写词语,学生互评。  学生阅读课文最后三段。  提问:这部分写了什么内容?你是如何理解课文结尾,作者写到东晋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这部分作者介绍了“挂鸭蛋络子”的习俗,具体写了做鸭蛋络子的鸭蛋的挑选到孩子们的吃法,吃完后的用途等等。作者将现在的成人立场和在故乡时的少年人的视角交织在一起,以童趣写出了对家乡的依恋和热爱。  课文结尾,作者写了东晋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有人认为,这段话

7、与课文主要内容无关,是赘笔;也有人认为,由萤火虫在鸭蛋壳里闪闪发亮的样子联想到车胤苦读用的囊萤,很自然,正体现了汪曾祺闲适自由的风格。  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联系,不求统一答案。  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  本文的语言魅力主要*反复朗读才能体会得出。有些语段还应指导学生读出语气语调、读出韵味。通过朗读,感受本文的情趣。  提问:朗读文章第二、三段,画出你喜欢的句子,仔细体会本文语言上的特点。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师生可以一同谈谈自己对某一语句的感受、体

8、会。要使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