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传统教学模式及改进对策_25

浅析传统教学模式及改进对策_25

ID:19145649

大小:18.3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9-28

浅析传统教学模式及改进对策_25_第1页
浅析传统教学模式及改进对策_25_第2页
浅析传统教学模式及改进对策_25_第3页
浅析传统教学模式及改进对策_25_第4页
浅析传统教学模式及改进对策_25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传统教学模式及改进对策_25》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传统教学模式及改进对策摘要:体育课的传统教学模式已延用了几十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新思想、新观念的不断涌现,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广大体育教师的教学桎梏,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所以应从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出发、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改进或突破原有传统教学模式,寻求更适合于课堂教学进展的模式结构,而不必拘泥于某一种模式,可根据课的内容、学生特点、作业条件等情况,寻求多元化教学模式结构。关键词:教学模式改进对策以人为本学生发展一、问题的提出。20世纪50年代以来,受苏联体育教学理论的影响,体

2、育课的结构一般采用四个部份划分的结构形式,即开始部份、准备部份、基本部份、结束部份。70年代后,随着体育学科的教学改革,专家和学者对课的结构提出了新的见解和认识,认为课的结构还应从课的总体结构的细微结构两方面进行研究,既要符合人体活动能力变化的基本规律,又要研究体育练习对机体影响的“后作用”规律,以及教与学相互作用的连续性。因此到八十年代就出现三段式结构,但这部份的结构形式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教学内容、要求与时间分配得过于死板,束缚了教师和学生的能动性;同时,三部份的结构形式仅强调了基本部份的教学作用,往往忽略了其它部

3、份的教育、教养作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体育教育改革的发展需要,因此,在现代体育教育理念影响下和新课标出台的大背景下,如何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寻找改进策略,是摆在广大体育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迫切问题。二、传统教学模式浅析。1、运动技术教学成为体育课程关注的中心。在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中,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程度是体育教学的终极目标。在这一思想的驱使下,教学实施者更多地考虑到人体活动的基本规律和技术动作的形成规律。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是在学科中心课程理论指导下制定的,并主要为运动技能教学服务的,划分结构的主要依据是练习强

4、度和学生的生理承爱能力。这样出现三段式模式也是情理之中的。但是作为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运动技能、技术却成了课程的唯一目标,无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还是大大小小的考试,运动技能是唯一的内容,学生只不过是运动机器而已。在这种课程模式下,健康成了体育的基础面不是体育的目的,健康状况差的学生甚至可以免修体育,因为他们的体能状况不能适应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学生的健康状况、体育态度和行为的改善以及情感、能力的发展都不是体育教学的目标。2、过分强调课堂结构。受传统习惯的影响,体育教师一般都采用“开始部份—准备部份—基本部份—结束部份”的

5、结构模式。这种结构对课的几个部份限制过死,从形式和内容上过分突出了基本部份的作用。教师在实际操作中也被限制了手脚,一味的追求时间在各部份的合理分配,以达到整节课在结构上的平衡,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只注重完成教师“教”的任务,而忽视了学生“学”的过程。无论是四段式还是三段式,都仍是站在教师的立场上来进行设计的,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主体的需要;从理论高度来进行设计的教学课的结构模式,也只能是一种总体的框架,它的每一步都以它的前一步作为依据,因此缺乏个性化,这种结构也仅限于传习式的教学模式。以往一节体育课中,教师教的多,而学生

6、学的少,而且学的被动,学得枯燥,学生真正参与活动的时间不多,有些课上学生活动的时间还不到30%,这表明学生在一节课中只能有12—15分钟的活动时间。教师一手调控着整堂课的进程,教师处于完全主导地位,学生却始终处于僵化的被动地位。而教学的价值体现却与之相反,评价一堂体育课,不是看教师教了多少,而是看学生真正学到了多少。3、传统的授课模式不能和素质教育所要求的教学目标相适应。传统教学的模式的条条框框,无形中影响了教师的创造性,使课的形式单调,同时也把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无情地限制住了,影响了学生的个性。现代教育注重学生的个性

7、发展,而我们的任务不仅要让学生的身体好,更重要的是把学习和锻炼的方法教授给他们,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正确的身心教育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开发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传统的教学是在应试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中生长并形成的一种固定模式,片面强调了身体锻炼,而忽视了对学生全面培养和教育,这与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任务是不相符的。三、对现有三种结构模式的评析。1、三部份结构模式,但较以前又略有一些区别,即在当时加强课内身体素质训练的情况下,单纯以这三大部份来划分,显得比较粗糙,因此又在三个部份内,各自划分若干个小部份,主要体现以

8、发展身体素质为主的教学指导思想。2、以学生身心活动变化规律为依据划分阶段的结构模式。比较通常的是六阶段教学结构,这六阶段是:引起动机阶段、满足运动欲望阶段、适当降低强度并保持活跃情绪阶段、发展运动能力阶段、身心恢复与调整阶段、小结和布置作业阶段。这种划分方法可跟据教学的需要可增可减。因此,它的特点是并不受各阶段时间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