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德育中人文关怀的缺失及对策

浅析高校德育中人文关怀的缺失及对策

ID:19162186

大小:20.41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9-29

浅析高校德育中人文关怀的缺失及对策_第1页
浅析高校德育中人文关怀的缺失及对策_第2页
浅析高校德育中人文关怀的缺失及对策_第3页
浅析高校德育中人文关怀的缺失及对策_第4页
浅析高校德育中人文关怀的缺失及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高校德育中人文关怀的缺失及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高校德育中人文关怀的缺失及对策【摘要】高校是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担负着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任务,是整个中华民族道德素质培养和提高的希望所在。对学生进行高校德育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人文关怀的过程。然而,受诸多因素的影响,高校德育中人文关怀至今并没有能够得以充分实现,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这大大影响了高校德育的实效性。高校德育中的人文关怀问题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  【关键词】人文关怀;德育;美育;缺失编辑。    1人文关怀在高校德育中的重要意义    所谓人文关怀,就是立足于人的尊严、独立、自由的个性,对人自身的存在和发展中所遇到的各种问

2、题的关注、探索和解答,从而培养高尚的人格,提升人生的价值。人文关怀的核心与本质就是要以人为本。  高校德育是培养人、塑造人、发展人、完善人的教育活动,要使这种教育活动能够真正有成效、有影响,要求德育教师对大学生要倾注满腔的热情,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这也是对人的本性的充分要求。  随着教育研究的深入,人文关怀在高校德育过程中的意义和作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学者注意到并认同。道德是靠社会舆论和人的内心信念来发挥其作用的,而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形成取决于人的主观努力和外部环境因素,大学时代青年学子的情感发展处于逐渐成熟阶段,体验形式多样,内容日益丰富,一方面他们具有一

3、定的调节和自控能力,另一方面有时也会表现出遇事不冷静、容易冲动等特征,血气方刚的特点致使他们在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容易出现主观片面、固执己见、脱离现实等问题。同时随着大学生社会交往的范围日益扩大,人际关系也日益广泛,使大学生具有了强烈的爱的归属意识,大学生活便成为了大学生们培植友谊、寻觅知音的沃土,他们崇尚朋友之间真诚的交往、渴望平等交流,对人际交往活动的要求迫切,表现出了开放性、自主性和易变性等特征。这些特征有利于大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彼此促进,但也存在一些消极、不和谐的因素,容易造成一些人为的事端,此时,需要德育工作者对他们加以行之有效的引导,让他们及

4、时而深刻地认识到自己行为的不当。高校中要真正避免类似不文明行为的发生,就需要高校德育工作者努力去创造充满人文关怀的客观环境,让大学生在关怀和爱的环境中真正学会分辨是非曲直和对错的本领,学会辩证的思考和处理身边的一些问题,最终顺利成才。    高校德育中人文关怀存在的问题    从高校德育中人文关怀的现状来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引进西方技术和资本的过程中,外国一些不健康文化也乘虚而入,特别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极力通过各种方式向中国推销它们的“自由”、“人权”、“民主”,目的是希望中国发生它们所希望看到的“颜色革命”。很多大学生由于看不清西方人的真实目的,很

5、容易受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甚至对西方资本主义生活方式产生崇拜,造成信念迷失。  2.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各种高科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丰富了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但网络文化是一把双刃剑,因特网在拓展大学生知识的同时,也充斥着各种消极不健康的东西,如果不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就会大打折扣。  2.由于高校德育教师素质的不完全、学校德育理念的偏差等原因,导致高校德育中存在人文关怀的严重缺失。  现在的德育仍然受到传统道德教育的影响,以灌输为主要教育方式,以传授政治、道德知识体系为主要内容,使道德教育不仅缺乏明确的合理定位,停留在较空泛的说

6、教层面,缺乏实践的可操作性和对个体社会行为的有效引导,而且使之成为一种纯粹的工具理性,失去了对经验、现实超越的外在动力,淹没了道德教育的本质,其结果充其量是培养人对现实的服从,但不可能培养出具有无限创造力的人。这具体表现在:(1)在目标上忽视了大学生的层次性需要,用单一的标准要求学生,只注重塑造人的共性(2)在内容与方向上,德育未能与时俱进,未能根据社会转型期的变化去贴近学生现实心理状况。(3)在德育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往往以长篇大论的说教来灌输,结果是学生对老师敬而远之,老师也感叹现在的大学生“怎么一届不如一届”。  高校德育中实施人文关怀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紧迫的。

7、这不仅是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需要德育工作者切身实践的问题。高校德育中实施和实现人文关怀,必须坚持和充分体现主体性原则、民主性原则、差异性原则、以身作则原则和自我教育原则。而这一切都必须首先从德育工作者自身身上先下一番“苦功”。    针对高校德育中人文关怀的缺失提出的对策    现代伦理学的探索表明,“道德是人类特有的生存方式之一,受到物质生活条件的制约。道德这种人类生存方式的形成,既是自然界选择的结果,又是人类自身选择的产物,这种生存方式要求人们在自己谋求生存与发展时,要考虑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