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大楼沉降变形监测

浅析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大楼沉降变形监测

ID:19164418

大小:17.13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9-28

浅析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大楼沉降变形监测_第1页
浅析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大楼沉降变形监测_第2页
浅析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大楼沉降变形监测_第3页
浅析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大楼沉降变形监测_第4页
浅析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大楼沉降变形监测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大楼沉降变形监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大楼沉降变形监测论文关键词:沉降观测 观测点 精度  论文摘要:以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大楼的变形监测实例介绍了建筑物变形监测的周期确定、点位布设等技术设计,并分析了选用仪器及设计路线的精度,通过成果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掌握了建筑物的沉降动态,验证了建筑物的设计,绘制了建筑沉降等值线图,为确保建筑物今后的正常施工和安全运营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高层及超高层建(构)筑物使用越来越多,但由于高层建筑物往往采用桩基基础,且荷载较大,箕施工将给高层建筑物本身及周边建筑群体带来复杂的形变影响。在建筑物施工和使用初期,为保障建筑物施工和运营的安全,必须要对建筑物进行变

2、形监测,从而研究其变形的原因和规律,为建筑物的设计、施工、管理和科学研究提供可靠的资料。中国编辑。  1工程概况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大楼总建筑面积为46735m2,建筑基础面积8256,其中10标高为,主体结构为8层框架结构,高度约38m,下设1层架空层。设计使用年限50a。该工程基础设计为乙级,基础类型采用独立柱基和局部筏基。由基础施工到竣工及整个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变形,当变形超过一定限值会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及安全,况且建筑的地理位置也很特殊(建筑主体一半在水中,一半坐落实地)。为了确保工程建筑质量,依照国家建设部对大型建筑物建设工程实施变形监测的有关规定对该中心大楼进行变形

3、监测。  2变形监测的精度要求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XX)第条的规定:框架结构相邻柱基沉降差限值为(L为两测点间的距离),体形简单的高层建筑物基础的平均沉降量限值为200mm,建筑高度在24m-60m的高层建筑的整体倾斜应小于。计算出以下各项:1)顶部容许偏移量:d=a万=%x1000=114mm式中,a为允许倾斜度;H为建筑物高度。)观测中误差:m=1C1/3)x0114/20)=  容许误差取容许偏移量的1/20且取3倍观测中误差为容许误差。  3)相邻观测点不均匀沉降差异的允许值:  e=xD=x15x1000=130mm  3变形监测网

4、设计  3.1测点布设现行规范中对观测点如何布设没有明确的规定,传统的方式是沿建筑物外围布设一圈观测点来进行观测。实践证明,这种以封闭线来代表面用内插方法所提供的整体建筑物的形变量与实测的形变量有很大的出入。因此,就观测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来看,应该在建筑物的外围和内部均布设测点。由于大楼周围没有己知的水准点,在进行变形观测时,在离建筑物60m-v90m的地方埋设了三个基准点,与大楼的监测点构成独立的水准网。根据建筑物形状、地质条件、建筑结构,同时能保证顺利观测,在大楼的四周角点、桩形不同的两侧和大楼的内部布设了测点,测点间距为10m-v1Sm。观测点布设在桩基的主钢筋上

5、,观测点用直径20mm、长约25cm的螺纹钢,螺纹钢与桩基的主钢筋焊牢,露出外面约3cm-v5cm,向上弯的标头呈球形,供立尺用,沉降观测点标高,在室外地坪高30cm左右。测点点位实际布设情况见图1。  3.2观测周期的确定  结合该工程的实际情况观测周期为:施工阶段大楼每升高一层观测一次,大楼主体完工后,每月观测一次。如有特殊情况发生,再增加观测次数。一般观测工程,若沉降速度小于//d,可认为己进入稳定阶段,具体取值宜根据各地区地基土的压缩性确定。  3.3监测方法在整个沉降观测过程中,确定使用德国蔡司公司生产的DINI电子水准仪,该仪器性能稳定,测量精度:每公里往返测

6、量误差,测量数据自动记录,自动存储,前后视距差限制,同方向两次测量数据自检,超过限差自动提示重测。在每次观测前,应对水准仪进行l角检查朴基准点稳定性检查,成果合格才可进行观测点的测量;每次观测采用相同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使用同一仪器和设备;固定观测人员;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作业。施测路线如图1中的实线所示,施测过程按二等水准进行测量,施测路线上的点作为主线点,其余测点作为支点进行测量。在观测过程中,采用后前一前一后的水准测量方法。每站前后视距差不超过,每站同方向观测值之差不超过,全程采用闭合水准路线测量方法施测。水准仪在进行变形监测测量中,影响其每站高差中误差主要有

7、m置平,m照准与m读数,由于三者相互独立,故每站高差中误差为:  设从水准基点到观测线路中的最弱点为n站,水准路线中最弱点中误差应满足m弱=土M站x中国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XX)第条的规定求得的高差中误差>0.Slmm。所以,选用DIT1I电子水准仪和沿图1布设的路线进行测量,可以满足本工程的要求。  4观测结果及分析从建筑物首层施工起至今,共对大楼进行了7次变形观测,现在大楼仍在施工中。通过这7次的观测,并对观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我们可以阶段性的了解整幢大楼的变形情况和总结各个观测点的沉降变化情况。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