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XX年修订)放射性药品附录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XX年修订)放射性药品附录

ID:19171120

大小:26.04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8-09-29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XX年修订)放射性药品附录_第1页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XX年修订)放射性药品附录_第2页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XX年修订)放射性药品附录_第3页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XX年修订)放射性药品附录_第4页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XX年修订)放射性药品附录_第5页
资源描述: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XX年修订)放射性药品附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XX年修订)放射性药品附录  篇一:《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XX年修订)附录  关于发布《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XX年修订)》  无菌药品等5个附录的公告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公告  XX年第16号  关于发布《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XX年修订)》  无菌药品等5个附录的公告有关管理事宜的公告  根据卫生部令第79号《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XX年修订)》第三百一十条规定,现发布无菌药品、原料药、生物制品、血液制品及中药制剂等5个附录,作为《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XX年修订)》配套文件,自XX年3月1日起施行。  特此公告。  附件:1.无菌药品  

2、2.原料药  3.生物制品  4.血液制品  5.中药制剂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XX年02月24日发布  二○一一年二月二十四日  附录1:  无菌药品  第一章范围  第一条无菌药品是指法定药品标准中列有无菌检查项目的制剂和原料药,包括无菌制剂和无菌原料药。  第二条本附录适用于无菌制剂生产全过程以及无菌原料药的灭菌和无菌生产过程。  第二章原则  第三条无菌药品的生产须满足其质量和预定用途的要求,应当最大限度降低微生物、各种微粒和热原的污染。生产人员的技能、所接受的培训及其工作态度是达到上述目标的关键因素,无菌药品的生产必须严格按照精心设计并经验证的方法及规程进行,产品的

3、无菌或其它质量特性绝不能只依赖于任何形式的最终处理或成品检验(包括无菌检查)。  第四条无菌药品按生产工艺可分为两类:采用最终灭菌工艺的为最终灭菌产品;部分或全部工序采用无菌生产工艺的为非最终灭菌产品。  第五条无菌药品生产的人员、设备和物料应通过气锁间进入洁净区,采用机械连续传输物料的,应当用正压气流保护并监测压差。  第六条物料准备、产品配制和灌装或分装等操作必须在洁净区内分区域(室)进行。  第七条应当根据产品特性、工艺和设备等因素,确定无菌药品生产用洁净区的级别。每一步生产操作的环境都应当达到适当的动态洁净度标准,尽可能降低产品或所处理的物料被微粒或微生物污染的风险。  

4、第三章洁净度级别及监测  第八条洁净区的设计必须符合相应的洁净度要求,包括达到“静态”和“动态”的标准。  第九条无菌药品生产所需的洁净区可分为以下4个级别:  A级:高风险操作区,如灌装区、放臵胶塞桶和与无菌制剂直接接触的敞口包装容器的区域及无菌装配或连接操作的区域,应当用单向流操作台(罩)维持该区的环境状态。单向流系统在其工作区域必须均匀送风,风速为/s(指导值)。应当有数据证明单向流的状态并经过验证。  在密闭的隔离操作器或手套箱内,可使用较低的风速。  B级:指无菌配制和灌装等高风险操作A级洁净区所处的背景区域。  C级和D级:指无菌药品生产过程中重要程度较低操作步骤的洁

5、净区。以上各级别空气悬浮粒子的标准规定如下表:  注:  (1)为确认A级洁净区的级别,每个采样点的采样量不得少于1立方米。A级洁净区空气悬浮粒子的级别为ISO,以≥μm的悬浮粒子为限度标准。B级洁净区(静态)的空气悬浮粒子的级别为ISO5,同时包括表中两种粒径的悬浮粒子。对于C级洁净区(静态和动态)而言,空气悬浮粒子的级别分别为ISO7和ISO8。对于D级洁净区(静态)空气悬浮粒子的级别为ISO  8。测试方法可参照ISO14644-1。  (2)在确认级别时,应当使用采样管较短的便携式尘埃粒子计数器,避免≥μm悬浮粒子在远程采样系统的长采样管中沉降。在单向流系统中,应当采用等

6、动力学的取样头。  (3)动态测试可在常规操作、培养基模拟灌装过程中进行,证明达到动态的洁净度级别,但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要求在“最差状况”下进行动态测试。  第十条应当按以下要求对洁净区的悬浮粒子进行动态监测:  (一)根据洁净度级别和空气净化系统确认的结果及风险评估,确定取样点的位臵并进行日常动态监控。  (二)在关键操作的全过程中,包括设备组装操作,应当对A级洁净区进行悬浮粒子监测。生产过程中的污染(如活生物、放射危害)可能损坏尘埃粒子计数器时,应当在设备调试操作和模拟操作期间进行测试。A级洁净区监测的频率及取样量,应能及时发现所有人为干预、偶发事件及任何系统的损坏。灌装或分

7、装时,由于产品本身产生粒子或液滴,允许灌装点≥μm的悬浮粒子出现不符合标准的情况。  (三)在B级洁净区可采用与A级洁净区相似的监测系统。可根据B级洁净区对相邻A级洁净区的影响程度,调整采样频率和采样量。  (四)悬浮粒子的监测系统应当考虑采样管的长度和弯管的半径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五)日常监测的采样量可与洁净度级别和空气净化系统确认时的空气采样量不同。  (六)在A级洁净区和B级洁净区,连续或有规律地出现少量≥μm的悬浮粒子时,应当进行调查。  (七)生产操作全部结束、操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