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三题

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三题

ID:19173835

大小:36.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9-29

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三题_第1页
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三题_第2页
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三题_第3页
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三题_第4页
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三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三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三题谭学亮关于思想认识近几年特别是今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受到内外严重挤压,遭遇重重困难:“三驾马车”踯躅不前,整体下行趋势明显,“保八”压力沉重;经济结构调整乏力,投资依赖痼疾难改,重复低效趋同严重,产能过剩突出;商品房价仍居高位,上涨冲动难以抑制,心理预期难以改善,社会矛盾日渐凸显。为化解上述种种困局,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出台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其中之一,就是大力推进保障房建设,规划“十二五”时期建设3600万套,覆盖面达到20%,其中2011年开工1000万套。这项重大战略决策顺民心、合民意,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普遍欢

2、迎和期待,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据统计,到2011年底,全国累计约3000万户近1亿人受惠于保障性住房。但与此同时,保障房建设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比如进展不平衡,资金短缺,推进困难,完成任务压力大;工程质量差强人意,“墙碎碎”、“海景房”、建完就拆等情况时有出现;位置偏、户型差、配套缺、门槛高、租金贵、养护难比较普遍;分配不公、骗租骗购、进入退出机制缺失等问题5.1-9,,services,andmakethecitymoreattractive,strengtheningpublictransportinvestment,establishedast

3、hebackboneoftheurbanrailtransitmulti-level,multi-functionalpublictransportsystem,thusprotectingtheregionalpositionandachieve9比较突出。但究其原因,主要还在主观方面,重点是与重视努力不够、投入不足、监管不力、保障不到位等密切相关。必须进一步深刻而清醒地认识到,大力推进保障房建设,一方面可以“稳增长、调结构、促发展”,一方面可以“保民生、控房价、促和谐”,可以说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和关键性控制工程,具有一举多得

4、之功。必须站在讲政治、讲大局、讲全局高度,进一步强化各部门单位的政治、经济特别是社会责任意识,下真功夫,花大力气,积极行动、全力投入并扎实推进保障房建设,努力实现其战略目标价值,为我国有效化解经济危机冲击,努力推动经济增长,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做出其独到贡献。关于工作思路思路决定出路。近年来我国保障房建设事业虽然已经如火如荼,但也存在一些工作思路不清的地方,处理得当与否,直接影响到保障房建设能否平稳推进和健康发展。比如以下几个基本思路,就有待进一步明确和强化:建设投入应以政府为主。大力推进保障房建设虽成社会共识,但谁是投资建设主体却并不十分明确。目

5、前的基本设计,是希望以政府资金为引导,以社会资金做主力。据测算,“十二五”时期保障房建设约需投入1.3万亿元,其中各级政府出资3800--4000亿元,不到总投资的三分之一,其余资金政府是寄希望于通过5.1-9,,services,andmakethecitymoreattractive,strengtheningpublictransportinvestment,establishedasthebackboneoftheurbanrailtransitmulti-level,multi-functionalpublictransportsystem

6、,thusprotectingtheregionalpositionandachieve9银行贷款,筹集企业、个人以及社会投资来解决。这种思路是值得商榷的。必须看到,保障房建设属于典型的公益事业,规模大,投入大,周期长,回报低,管理营运难,具有明显的正外部性特征,其投资理应由政府公共财政承担,而不是靠社会资金发挥担纲作用。为落实政府的投资主体地位,要重点解决三个问题:一是责任要到位。各级政府及其财政部门要主动承担主体责任,切实强化责任意识,通过大力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及时足额筹措落实资金,努力满足保障房建设需要。二是重心要上移。目前我国保障房建设实行的

7、是“中央给补助,省级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模式。按原计划,“十二五”时期各级财政投入保障房建设的资金总额不超过4000亿元,其中中央承担40%左右,不到总投资的15%,支出大头由市县财政承担。对这种责任体制,基层财政前几年也许可以勉为其难,但近年来随着经济严重下行和楼市宏观调控,其长期赖以倚仗的土地财政模式已经难以为继,长期来看也已走入穷途末路,要求其负担主要建设资金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必须按照财权与事权对等的原则,将筹措落实建设资金的责任重心逐步上移到中央和省级财政上来。三是资金来源要拓展。一方面,中央和省两级财政要通过大力调整优化支出结构,

8、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大幅增加对地方的专项转移支付规模,满足市县保障房建设需要;另一方面,鉴于保障房建设资金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