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古典音乐在电影中的处理运用

浅析古典音乐在电影中的处理运用

ID:19200716

大小:18.11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9-29

浅析古典音乐在电影中的处理运用_第1页
浅析古典音乐在电影中的处理运用_第2页
浅析古典音乐在电影中的处理运用_第3页
浅析古典音乐在电影中的处理运用_第4页
浅析古典音乐在电影中的处理运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古典音乐在电影中的处理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古典音乐在电影中的处理运用  电影《钢琴师》是由罗曼·波兰斯基执导,根据波兰犹太钢琴家瓦拉迪斯罗·斯皮曼的自传体小说《钢琴师》改编而成,电影讲述了一名波兰钢琴家斯皮曼逃出华沙犹太人集中营并在德国军官帮助下得以生存的故事。这部由德国、法国、波兰、英国联合拍摄的影片,曾在第75届奥斯卡影展上荣获3项大奖——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改编剧本。  《钢琴师》中的音乐大致由两大部分组成,一部分音乐是由作曲家基拉尔创作的音乐主题,这一部分音乐简练而意味深长,其旋律带有犹太民族音乐风格,以小调色彩为主,节奏悠长、富有歌唱性,并经过多次变奏,联盟在影片中反复出现。另一部分则是由波

2、兰作曲家肖邦的钢琴作品组成,这使电影弥漫着诗意和忧郁的智慧。肖邦是伟大的波兰音乐家。年少成名,后半生正值波兰亡国,在在国外度过,创作了很多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钢琴作品,以此抒发自己的思乡情、亡国恨。其一生不离钢琴,被称为“钢琴诗人”。1837年严辞拒绝沙俄授予他的“俄国皇帝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舒曼称他的音乐象“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向全世界宣告:“波兰不会亡”。选用这样一位爱国情怀浓厚的钢琴家的作品有着深刻的意义,它不仅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强烈体现,更使得影片对于波兰犹太人的苦难的描述得以深化。其中8段选自华沙国际肖邦钢琴比赛第一名波兰钢琴家亚努什·奥莱依尼查克的演奏片

3、段。  在《钢琴师》中有许多特殊的场景使人印象深刻,这些场景的音乐均选自经典的音乐作品,却独具匠心的运用的巧妙且有深意,以下将根据不同场景将对音乐特殊处理的作用略作分析。  一、讽刺、反衬、谴责  在影片的开头,主人公瓦瑞在广播电台录制肖邦的钢琴曲《升C小调夜曲》,肖邦的c小调夜曲是一首热情奔放的作品。第一部分从断断续续的旋律开始,音调富于语言的表现力,象悲伤的独白。庄重严肃而节奏均匀的伴奏,渲染出一种悲壮的气氛,而录音室外,德军的轰炸已经开始,街道上一片混乱,制作人示意瓦瑞离开,但他坚持录音。中间部分庄严缓慢的旋律像一首宗教颂歌,最初是温和的,平静的,像是对心灵的抚慰

4、和祝福。后来逐渐变得刚毅豪迈,雄伟有力,像一首壮丽的进行曲,像在一种宏伟的力量的推动下前进。最后,音乐回到第一部分,但已改变了原来的形象,速度加快了一倍,伴随着原来的旋律的,是丰满的分散和弦和急促的节奏型;悲伤的独白变成了焦急不安的、激动人心的语言。在这首夜曲中,音乐形象的发展,是充满着动力的,富于戏剧性的。以此最为开始,是在映衬战争对于生活和美好的破坏性和毁灭性,这是一种预示,也是一种谴责。  有一段场景十分具有讽刺意味,它发生是在德军的隔离区中。纳粹德军在隔离区中间修建了一条铁路,在街道两边的犹太人等待火车通过的时候,在犹太人群中有三个人在奏乐卖艺,纳粹德军从等待的

5、人群中随意出了几个人为他们取乐,强迫他们合着音乐跳舞,这些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甚至还有拄着拐杖的老人。那些纳粹德军命令乐手演奏欢快的舞曲,还不时的让他们演奏的快一些,以至于拄着拐杖的老人摔倒在地才罢。乐手演奏的欢快的犹太民族舞蹈音乐与画面的情绪是错位的,突显了场面的讽刺意味,这样的配合突显出对犹太人的摧残,它使人们在观看时内心愤慨而深感犹太人的悲苦境遇。这种音乐与画面不同的使用方法,产生了强烈的心灵震撼作用。  二、希望、梦想  沉重中依然有美好和温馨存在。在帮助的那个朋友家里,瓦瑞在睡梦中听到的一段美妙的大提琴旋律,它是由这个朋友的妻子拉奏的巴赫《第一大提琴组曲》中

6、的《G大调前奏曲》。流畅的旋律象征着美好和光明,女主人已经怀孕,这是她拉给自己未来的孩子听的音乐,法西斯的黑暗、残暴终究会过去,那么未来的生活一定充满着美好与光明。同时,对于瓦瑞也是一种激励,也给予了人们以希望。我们应该注意到,这首前奏曲的作者巴赫是德国人,在这里用这样一首音乐,无疑是带有深刻性的,也许导演想要说明,音乐是无国界的,一切的痛苦终会过去,人们应该对于未来的美好生活充满向往、充满期待。在这之后的音乐设计大都充满着一种生机、一种希望。  在朋友为瓦瑞找的新藏身地的房间里,有一架钢琴,这使得作为钢琴家的瓦瑞十分的激动。他立刻坐到钢琴凳上,为了不被注意,只能手悬在

7、琴键的上空,模拟的演奏着肖邦的《波罗涅兹舞曲》,这时瓦瑞耳边出现了幻听,流畅、华丽的钢琴演奏,在交响乐队伴奏的浪漫的旋律下,表现的是无尽的回忆,也是对于未来的期盼。肖邦一生共写过13首波洛涅兹舞曲,波洛涅兹是他的作品里民族精神体现得最强烈的体裁。他的波洛涅兹舞曲华丽典重,刚毅豪放,艺术效果强烈,是这类体裁的典范之作。随后,反抗的行动开始了,一些反抗者与德军在街上展开了激战,这一段并没有配以紧张的音乐,而是再现了基拉尔的主题旋律,低吟弦乐不断的反复,随着犹太人出现多次的这段音乐配着画面,不再是沉重无力的顺从,而开始激烈的抗争,它也预示着法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