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畜牧防疫工作的现状与发展

浅析农村畜牧防疫工作的现状与发展

ID:19222814

大小:18.3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9-29

浅析农村畜牧防疫工作的现状与发展_第1页
浅析农村畜牧防疫工作的现状与发展_第2页
浅析农村畜牧防疫工作的现状与发展_第3页
浅析农村畜牧防疫工作的现状与发展_第4页
浅析农村畜牧防疫工作的现状与发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农村畜牧防疫工作的现状与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农村畜牧防疫工作的现状与发展  随着农村城市化,养殖业从传统的、分散的饲养方式向规模化、工厂化发展,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农村畜牧业兽医卫生防疫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任何一个地方不管他经济如何发达,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都离不开肉、蛋、奶等畜禽产品。能否有效预防和控制动物疫病,是加快畜牧业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保护和增进人类健康及财产安全的重要措施。  几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各级政府部门意识到加强畜牧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因此相继出台一些惠农的政策,特别是对养殖扶持力度在逐年加大,我们可喜地看到畜禽养殖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也对畜牧防治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

2、求,那么以预防为主的动物防疫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结合自己的一点工作体会,就目前农村畜牧防疫工作提出一些思考,仅供各位同行参考。  1农村防疫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基层对防疫工作重视和支持不够,对其重要性、长期性、艰巨性认识不足  基层政府及其人员对动物防疫认识不足,“政府保密度”,停留在文件上,其结果让业务部门唱独角戏,孤军作战,使强制免疫流于形式,对畜牧兽医管理体制中的机构设置、核定编制、财政投入等支持不够;对重大动物疫情采取仅能解一时之急的应急式、突击式解决措施等,疫情转缓或过后又无人过问。  养殖户对动物防疫意识淡薄、认识不到位  养殖方式规模小,管理粗放。动物防疫人员

3、在实施动物免疫时存在着工作量大、面广,养殖者对防疫工作不支持!不配合甚至阻挠,免疫密度难以提高。我国的动物疫情处于封闭和保密状态,社会对动物防疫的认识处于一个较为低下的层面,认为打防疫针是为了向养殖户收取费用。养殖观念受家庭经济和传统思维的影响,认为畜禽养殖仅仅是副业,发生疫病对养殖者个体造成的经济损失较小。这使养殖者不重视疫病防范,基础免疫(特别是禽流感、鸡新城疫的免疫)等技术措施难以实施,随意抛弃病死畜禽和宰杀食用病死畜禽的现象比较普遍,影响了动物疫病整体防控。  法制观念淡漠  认为饲养的畜禽是自己私人财产,打不打防疫针!畜禽病死了是自己的事,其他人无权干涉。防疫人员在走

4、村串户实施免疫时,不得不花上足够的时间去说服养殖者接受免疫。  投入不足,防疫经费、报酬得不到保障  税费改革后,防疫费收缴难度更大,基层防疫员付出的劳动和得到的经济报酬反差大。导致防疫工作无法到位,免疫质量和密度得不到保障,从而挫伤了群众自觉参加防疫的积极性。虽然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近年来不断在增加投人,但远远不能满足防控工作的需要,平均用于免疫死亡的补贴仅为40元/头,没有足够的经费保证,特别是牛、猪的扑杀或免疫死亡补贴明显低于市场价值,农民群众反应强烈。同时经费不足也导致难以正常开展疫病监测、检验、诊断等工作。  防疫水平低、手段落后  常规的免疫注射、牲畜的存栏、出栏摸底

5、和疫情报告都需要防疫员来完成,疫苗在运输和贮运过程中难免失效;站里专业技术人员中,中级职称只有3人,初级的7人,微小规模的兽医诊疗队伍,医疗器械、设备又简陋,器械消毒敷衍了事,难以满足日趋庞大的养殖业发展需求,群众的牲畜有病寻医难、治愈难,因此群众对基层兽医和免疫工作产生了不信任感,严重影响防疫工作的开展;基层检疫工作仅凭肉眼检疫,难以保证动物疫病不通过流通渠道传播;城乡信息联网体系缺乏疫病的防治信息和技术不能及时传达,动物疫病防制体系亚待现代化。  2农村防疫工作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健全法律体系  法律法规应注重可操作性和强制性,对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动物防疫工作人员和管理相对

6、人的法律责任应更加细化,使工作中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严格责任追究制  将防疫目标层层落实到人,加强免疫监督机制,确保基础免疫扎实有效。  实行多层次目标责任制  将“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规定落到实处,而且要加强检查监督,切实履行政府的领导、宣传、组织职责。  实行兽医责任制  实行分片联系责任制,县到镇、镇到村(场片),严格技术要求、目标任务、工作纪律、奖惩制度,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制定科学合理的检查标准  免疫密度根据动物标识、免疫档案、调查养殖者、疫苗领用量等进行综合评定。免疫质量以血清学检测结果作为重要依据。  加大动物防疫队伍建

7、设力度,不断增加公共财政投入,建立动物防疫长效机制  建立健全村级动物防疫网络,设立村级防疫室,主要承担每年春秋两次普免和新出栏畜禽的补免、防疫档案的建立、动物标识的配戴、大面积畜禽圈舍消毒、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监督、疫情观察等公益性工作。密切与养殖户的联系,利于补免工作的开展,利于动物疫情的及早发现,利于疫病综合防治技术的推广。公共财政实行按村建制大小、畜禽饲养量多少按月定额补助,并建立养老保障机制,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加强乡村动物防疫队伍的技术培训,定期举办培训班或讲座,分层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