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保险制度未全覆盖

工伤保险制度未全覆盖

ID:19227421

大小:31.05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8-09-29

工伤保险制度未全覆盖_第1页
工伤保险制度未全覆盖_第2页
工伤保险制度未全覆盖_第3页
工伤保险制度未全覆盖_第4页
工伤保险制度未全覆盖_第5页
资源描述:

《工伤保险制度未全覆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工伤保险制度未全覆盖  篇一:工伤保险工作简要总结范文  工伤保险工作简要总结范文-总结  []一、目标任务  通过2—3年的努力,到XX年,全市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6万人,实现工伤保险基本全覆盖,。二、范围和对象  凡我市境内所有企业、事业(参照或者依照的单位除外)、民间非营利组织及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都必须按照《工伤保险条例》及相关配套政策的规定,依法为其全部职工或者雇工按实名制办理工伤保险参保手续,并按规定缴纳工伤保险费。三、要求  (一)提高,营造氛围。全面推进工伤保险,是维护工伤职工合法权益,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待遇支付风险的重要举措,也是用人单位履行法律义务应尽的。各

2、县(市、区)人民政府要进一步统一,提高认识,加强,加大宣传,营造良好的氛围,扎实推进工伤保险制度改革的深化和完善。人劳社保、财政、地税、卫生、民政、安监、建设、等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沟通联系,积极协调配合,共同做好全面推进工伤保险制度各项工作,《》()。热点文档:思想  (二)积极探索,分步推进。各县(市)要在XX年年6月底前把应纳入工伤保险的所有企业、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及其职工纳入工伤保险范围;XX年年要认真研究探索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纳入工伤保险工作,争取到XX年各县(市)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都依法参加工伤保险。  (三)突出重点,积极扩面。加大高风险行业企业和农民工

3、数量多的企业的工伤保险扩面力度。建筑、矿山开采等高风险行业企业必须依法参加工伤保险。建设、安监部门要严格生产许可证制度,在颁发许可证或者办理许可证延期手续前,应认真审查单位提供的《工伤保险参保》,对不能提供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出具的《工伤保险参保证明》的,暂停颁发相关许可证。对建筑、交通工程等外来施工企业,雇用的农民工应全部参加工伤保险,并由地税部门核定和征收工伤保险费。对农民工数量多的企业,应优先为职工参加工伤保险,并按时足额缴纳工伤保险费。  (四)加快推进“五费合征”工作。已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单位和职工,在XX年年6月底前必须统一纳入工伤保险范围,并由地税部门负责向用人单位按月

4、征收工伤保险费。XX年年底前,各县(市)都要出台“五费合征”办法。从XX年开始全面推行社会保险费“五费合征”,并将工伤保险率先实现基本全覆盖作为“五费合征”的重要内容。  〔工伤保险工作简要总结范文〕随文赠言:【受惠的人,必须把那恩惠常藏心底,但是施恩的人则不可记住它。——西塞罗】  篇二: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改革和完善1  目录  引言........................................................................3  一、工伤保险制度概述.......................................

5、..................3  (一)工伤保险制度及其属性...............................................3  (二)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改革历程.........................................3  1、建国初期的工伤保险制度............................................3  2、工伤保险制度的改革与试点..........................................4  3、工伤保险制度的发展...................

6、.............................4  二、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5  (一)立法层次低、分散,调整机制不健全...................................5  (二)工伤保险法律制度覆盖范围狭小、参保率低下............................6  (三)工伤保险费率不合理,企业浮动费率机制不够完善.......................7  (四)工伤保险待遇方面标准低....................

7、..........................7  1、待遇项目不完全,缺乏明确的、专门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规定............7  2、未体现“伤残程度越重,补偿越优”的原则,没有在待遇水平方面形成合理的  阶梯结构.............................................................8  3、未提及职工致残后的残疾用具的更替费用,只规定残疾用具按普及型标准配给  .........................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