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寒地耕作制度研究

中国寒地耕作制度研究

ID:19238283

大小:31.59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8-09-30

中国寒地耕作制度研究_第1页
中国寒地耕作制度研究_第2页
中国寒地耕作制度研究_第3页
中国寒地耕作制度研究_第4页
中国寒地耕作制度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寒地耕作制度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国寒地耕作制度研究  篇一:耕作学  耕作学  绪论  一、耕作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一)耕作学的研究对象  耕作学(faringsciences):研究建立合理耕作制度的基本原理及其技术体系的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耕作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  耕作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它与土壤学、农业生态学、农业气象学、作物栽培学、作物育种学、植物生理学、农机具学等学科有密切关系。  (二)耕作学的任务  1、从宏观上研究作物的组成与布局,通过合理作物布局,种植业结构调整,处理好农业内部的各种关系,使农、林、牧、副、渔各个产业协调发展。  2、从微观上研究耕作制度各项技术体系的内在机制与技术,达到合

2、理利用资源,提高作物生产力,满足社会对农产品的需要,提高作物生产的经济效益,同时,保护资源,培肥地力,保护生态平衡,使农物能全面持续增产。  二、中国耕作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引进试用阶段(20世纪五十年代)  1953年北京农大教授孙渠从苏联引进《普通耕作学》,其内容主要是以团粒结构为中心的土壤肥力学说和草田耕作制。  (二)中国耕作学创立阶段(20世纪六十至七十年代)  ?对苏联的耕作学进改造,创立适于我国农业发展的需要的中国耕作学。其核心内容是间套复种为主的作物种植制度。  (三)中国耕作学的深入化发展阶段(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  ?1、以间套复种为中心的耕作制度改革研究在全国各

3、地广泛开展,并取得显著成果。?2、进一步完善中国耕作学的理论和技术体系。  ?3、成立中国耕作制度研究会,定期召开中国耕作制度研究学术研讨会。  ?4、出版系列中国耕作学教材。  三、中国耕作学的主要内容  ?(一)建立合理耕作制基本原理  ?根据中国农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阐明在中国建立集约化、现代化、高产高效、可持续发展耕作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二)作物的种植制度  ?包括作物结构、布局、种植方式如复种、间混套作、轮作、连作、农牧结合的种植制度等。?(三)养地制度  ?包括农田建设、农田土壤培肥、农田保护、土壤耕作等。  ?(四)耕作制度设计、优化和改革  ?包括耕作制度演变

4、及其规律,耕作制度区划、设计、优化、改革方向等。  第一章耕作制度引论  ?第一节耕作制度的含义与功能  一、耕作制度的含义和内容  耕作制度(也称农作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生产单位的农作物种植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养地制度的综合技术体系。  ?耕作制度包括作物种植制度和养地制两大内容,其核心是作物种植制度,养地制度是为种植制度服务的。  ?种植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生产单位的作物组成、配置、熟制与种植方式的总合。它包括作物布局、复种、间混套作、轮作、连作等。  ?养地制度:是指与种植制度相适应的以提高土地生产力为中心的一系列技术措施。它包括农田建设、农田土壤肥、农田保护、土壤耕作等。

5、  二、耕作制度的功能  (一)技术功能  耕作制度的技术功能是耕作制度研究的主体。它包括如下几方面主要内容:  1、作物因地种植,合理布局技术;5、种养结合、农牧结合技术;  2、作物复种技术;6、用地与养地结合技术;  3、作物间套立体种植技术;7、耕作制度设计优化技术。  4、作物轮作与连作技术;  (二)宏观布局功能  耕作制度的宏观布局功能主要是对一个地区或一个生产单位的土地资源利用与种植业结构进行全面的规划与安排。  第二节世界农业与中国农业的发展  ?一、世界农业发展历程与趋势  ?(一)世界农业的发展历程  ?1、原始农业(10000年前至上2700年前)  ?原始农业形成

6、于新石器时代。其特点:  ?(1)生产工具原始:使用木器、石器农具;  ?(2)没有技术支撑;  ?(3)只适应和利用自然,没有改造自然的能力;  ?(4)生产力水平低下。  ?2、传统农业(2700年前至于1900年)  ?特点:  ?(1)生产工具有所改进,农业动力由单纯依靠人力转向人畜并用;  ?(2)传统农业技术应用:通过人工施肥、灌溉等提高作物产量,通过休闲、轮作等恢复地力;?(3)广种薄收向精耕细作转变  ?(4)生产手段以人工操作为主;  ?(5)生产规模小,以自给性生产为主,劳动生产率、商品率低。  ?3、现代农业(1900年以后)  ?特点:  ?(1)现代工业来武装农业

7、;  ?(2)生产工具、生产手段现代化,机械化、电气化生产代替人工手工操作生产;  ?(3)科学技术成为提高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  (4)生产效率和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  ?(5)集约化、规模化生产;  ?(6)农产品商品率、农业生产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  (二)世界农业发展趋势  ?1、立体高效型农业  ?从平面、时间、空间多层次利用农业资源,生产高产优质农产品。  ?2、高新技术农业  ?利用高新技术如生物工程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