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代中国社会信任危机及社会信任的重建

浅析当代中国社会信任危机及社会信任的重建

ID:19239229

大小:339.50 KB

页数:233页

时间:2018-09-30

浅析当代中国社会信任危机及社会信任的重建_第1页
浅析当代中国社会信任危机及社会信任的重建_第2页
浅析当代中国社会信任危机及社会信任的重建_第3页
浅析当代中国社会信任危机及社会信任的重建_第4页
浅析当代中国社会信任危机及社会信任的重建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当代中国社会信任危机及社会信任的重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当代中国社会信任危机及社会信任的重建1、相关定义1.1、社会信任与相关概念辨析(1)社会信任与诚信所谓诚信,即诚实守信能够履行承诺并取得他人的信任。可见,诚信有两层含义:首先诚信要求人们在交往过程中不能掩盖事实的真相,要讲真话;其次表明人们在交往过程中要信守诺言。诚信属于伦理道德范畴,是人们在日常社会生活中必须遵守的一条道德准则。同时在经济领域中,诚信也是最基本的道德行为规范。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诚信是”信用”的精神支柱和思想道德基础。诚信是道德基础和前提,诚信也是市场经济的宝贵资源,诚信更蕴含无限的经济价值,在无形中降低了交易成本。而作为一种道德品质更是有助于消费者对品牌的肯定和忠诚

2、。社会信任和诚信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从诚信的基本含义可看出,诚信作为一种道德品质,是信任双方能够取得彼此信任的先决条件。而彼此取得信任的过程即信任双方履行彼此承诺的过程,同时也是检验彼此诚信品质真伪的过程。同时,社会信任与诚信也是存在区别的:信任包括静态的观念和动态的行为两个方面,诚信是一种规范、品质,属于静态上的观念;信任要涉及到信任双方相互的彼此的关系,诚信是就信任一方的个体而言的;而动态上的;信任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因素,如信任双方的背景、彼此的感情等等,其中诚信是作为关键而非唯一的因素存在着的。(2)社会信任与信用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信用”的解释是:”能够履行与别人约定的事情而取得

3、的信任;不需要提供物质保证可以按时偿付的;指银行借贷或商业上7的赊销、赊购。”[6]由此可见,首先,信用作为一种道德标准,是日常社会交往中的行为准则,要求人们遵守承诺童叟无欺。其次,在经济领域信用是市场经济活动中的基本要求,是指交易双方在信守承诺彼此信任的基础上,交易一方无须付现金就能获取商品、服务等等的能力。而在法律领域信用是作为一种法律制度而存在的。即信任双方的违反信用义务时,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信任也和信用有着密切的联系,信任是因为彼此相信而彼此许诺,信用是因能履行承诺而取得对方的信任。可见,信任与信用互为前提和基础。信任的前提基础是双方彼此都讲信用;信用的前提基础则是双方之间的

4、相互信任。作为信用经济的市场经济大环境下,企业合作双方彼此信任的合作基础是可靠的信用;企业具备良好的信用就会更容易得到合作方及公众的信任。同时,信任和信用也有区别。第一,信任一般情况下为动词,信任主体判定对方是否具有信用;信用一般为名词,表示一种可信任的属性。形容个体的某品质多用信用,而谈到社会的道德程度则用信任,社会行为是互动的,包含了信任双方的判定和被判定,所以使用信任更恰当。第二,信任发生在两个及以上的行为者或组织间,这样信任的历史可追溯到原始社会。信用则与选择相关,在无选择的经济体制(如计划经济体制)下,一切遵循指令无从选择,也就不存在信用的问题;在可充分选择的经济体制下,个体都可

5、选择,只要讲诚信,信用问题便会少些;而不能充分选择的经济体制(如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可以在一定程度一定范围进行不充分的选择,就是在这种不能充分选择不能充分信用的情况下,社会信任问题最为突出。1.2、核心概念界定一、信任及其相关概念的界定一、信任及其相关概念的界定(一)信任一个民族不能缺少诚信观念,一个国家不能缺少诚信制度,一个企业不能忽视信用管理,一个社会不能缺失信用体系。信任产生于人与人的接触之中,存在于社会生产之中,因此信任问题自古至今乃至将来会一直存在。中华民族作为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在汉代以前就有历史记录,在《说文》中,”信”被理解为是与言行有关的文字,在儒家《论语》中,

6、”信”是其基本要义,而且是和”仁”联系在一起。孟子也认为”信”是社会关系的基础和人际交往的主要内容。在《论语》中,”信”字出现了38次,这样的频率是很高的,在论述道德的时候,信字出现的频率也高于了其他用来赞美美德的词汇;在西方的《圣经》中,也有类似的现象,”confidence”、”trust”的频率也很高,我们可以抽象的理解为:诚实、信用。沉淀下来的文化中关于信任的名言警句也是数不胜数: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人无信不可交等等,总之古代的学者对于”信”有很多的研究,即使是在古代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农业社会,因为他们都意识到信任是伦理规范的根本,但同时也意识到失信是常常发生的事情,因此加强信任建

7、设的必要性就显现出来了。在社会科学中,信任被认定是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这个关系中的各个人对于彼此是遵循一定的承诺、法规和道德约束。在卢曼的《信任》中,他将信任定义为:信任是为了简化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关系①。信任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特殊信任和一般信任。根据1986年社会学家林恩朱克的研究,将信任分为三种模式:基于过程而产生的信任;基于人格特征而产生的信任;基于制度而产生的信任。前两种就可以归类于特殊信任,主要是由血缘关系、个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