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方法制度改革

gdp方法制度改革

ID:19242369

大小:23.27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9-30

gdp方法制度改革_第1页
gdp方法制度改革_第2页
gdp方法制度改革_第3页
gdp方法制度改革_第4页
gdp方法制度改革_第5页
资源描述:

《gdp方法制度改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gdp方法制度改革  篇一:甘肃公务员网络培训试题库17  篇二:统计方法制度改革讲义  统计制度方法改革讲义  (XX年3月)  导语:统计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从有人类历史就有统计的存在,成语结绳计数、刻木计数到无字天书的周易无不与统计有关,统计是对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描述,易经的很多内容渗透着统计知识。不过在早期还没有出现“统计”这样的用语。1903年由钮永建、林卓南等翻译了横山雅南所著的《统计讲义录》一书,把“统计”这个词从日本传到我国。1907年彭祖植编写的《统计学》在日本出版,同时在国内发行,这是我国最早的一本“统计学”书籍。“统计”一词在我国仅有100多年的历史。

2、  既然提到统计制度方法改革,就应该了解知晓现行的统计制度方法,下面结合多年来的统计实践,围绕生产总值等核心指标开始今天的学习。  第一部分现行的统计制度方法  统计方法制度关系到为何统计、如何统计的问题,关系到统计数据质量高低,关系到能否为宏观经济管理决策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优质服务的问题。  一、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一个庞大的统计方法制度体系  从范围上讲,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国家统计调查制度,二是中央各部门统计调查制度,三是地方统计调查制度。从内容上讲,包括统计标准体系、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统计指标体系、统计调查方法体系和统计制度管理体系。  (一)统计标准体系。统计标准是从质

3、上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区别的分类和分组。目前已经形成了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统计用产品分类目录》、《三次产业划分规定》等为基础的比较完整的统计标准体系,共包括32个统计标准。  (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及其结果进行全面计算和描述的宏观经济信息系统,适应了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宏观调控和省市级中观调控管理的需要。从上一世纪80年代初,我国开始引进联合国推荐的SNA体系,结合中国的MPS体系进行改造,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双轨制的核算体系。80年代初到1992年这一阶段的双轨制核算体系,满足了中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制下改革发展的需要。统计一方面要观

4、察计划经济的指令性指标,同时也要观察计划以外市场经济调节的指标,双轨制满足了中国在过渡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和宏观调控的需要。在邓小平南巡讲话鼓舞下,我国学术界和统计界也解放思想,打破了理论上的桎梏,推动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完善和建立。1992年以后结合联合国SNA,依据我国的国情,建立了新  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为中国的改革开放,特别是为全面观察和核算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社会管理、行业竞争、国际竞争,提供了大量数据,立下了汗马功劳,也确立了统计部门的地位,这是一项重大的统计革命。截至目前,我们还未找到更好的指标来替代GDP,这是我们改革的一大成果。 

5、 ***尤其是在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的交谈当中,频频出现一个热词——“幸福指数”。很多地方还提出将提升“幸福指数”作为政府施政的重要导向。  但值得引起注意的是,在进一步强调关注民生、关注居民的幸福感时,过分夸大“幸福指数”的功能,不切实际地否定GDP本身所具有的特定功能,把“幸福指数”推崇到与前些年“GDP至上”同样的地步。甚至还提出以“幸福指数”来取代GDP,并以此作为今后政绩考核的核心指标。对这种非此即彼的片面认识应引起足够的警惕,注意防止使“幸福指数”陷入与以往“GDP崇拜”同样的尴尬境地。  大家知道,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规模的综合性指标,也是目前世

6、界各国通用的重要宏观经济指标。和其他众多经济指标一样,GDP也不是万能指标,它虽然在反映国民经济总量、结构和发展速度等方面具有其独有的功能,但也存在诸如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内在质量以及社会公平、民众的幸福感状况等局限和不足。“幸福指数”也不例外,在反映民生状况、社会进步尤其是人们对幸福预期的满足状况等方面具有其独特功能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有先天的不足和缺陷。从这种意义上说,GDP和“幸福指数”具有相互不可替代的特定功能,它们之间恰恰是互为弥补,而不是相互排斥。  “幸福”是一个相对概念,“幸福指数”是一个相对指标。在对“幸福指数”的调查和计算过程中,我们很难像GDP等经济指

7、标那样对经济活动成果的客观存在进行统计和核算,而主要是围绕不同人群对一些具体问题的态度进行问卷调查,以收集样本人群中每一个人的主观感受和评价。可以看出,前者主要基于对客观事物的观察,而后者则主要基于对人的主观感受的把握。从目前已公布的不同国家、不同机构的研究资料,尤其是国内不同地区和机构已开展的各类幸福感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收入人群对幸福的理解和感受程度具有较大的差异。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即使是相同的调查对象,在不同时期对幸福的价值判断标准也在不断变化。由于幸福感调查所选定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