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翻译中译者主体性发挥的度

浅析翻译中译者主体性发挥的度

ID:19254769

大小:31.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9-30

浅析翻译中译者主体性发挥的度_第1页
浅析翻译中译者主体性发挥的度_第2页
浅析翻译中译者主体性发挥的度_第3页
浅析翻译中译者主体性发挥的度_第4页
浅析翻译中译者主体性发挥的度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翻译中译者主体性发挥的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翻译中译者主体性发挥的度  摘要:本文利用功能派翻译理论,阐述了在翻译过程中影响译者主体性发挥的因素以及影响译者主体发挥的度的因素,从而显示在功能派翻译理论下,译者在翻译行为中的地位变迁和翻译中所应当遵循的原则。  关键词:译者主体性;功能派翻译理论;翻译行为  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7-0239-03  一、引言  作为联系源语与目标语的纽带,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然而,随着翻译理念的发展,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不断变化的。在传统的翻译理念中,译者承担的角色只

2、是语言转换的工具,处于翻译中的客体地位,而随着翻译理念的发展,译者在翻译中的主体作用越来越引起翻译学家的关注。正如列维(JeriLevy)所说,在翻译过程中,当源语与目的语的内涵和外延以及语义有所偏差的时候,需要译者发挥主体作用,对源语所表达的信息和思想逻辑关系在目的语中进行表达。因此,在翻译理论研究中,学者开始逐渐关注翻译过程中译者主体性发挥的问题,对翻译过程中译者主体性发挥的度也成为该领域的重点研究内容之一。  二、翻译理念的变迁  虽然翻译行为是伴随人类语言行为的出现而产生的。然而,翻译理论的飞速发展,主要在20世纪。在20世纪,每

3、一次翻译理论的变革,都是与语言学的发展息息相关,早期学者对翻译行为的研究,始终局限于语言学范畴。直至20世纪70年代功能派翻译理论的出现,才第一次使对翻译行为的研究不再局限于语言学领域。  功能派翻译理论的奠基人凯特林娜?赖斯认为,翻译是具有具体要求的行为,在翻译行为中,源语依然为翻译的中心,翻译行为应当实现源语与目的语在概念的内容、语言形式和交际内容上对等。她的理论在翻译等值理论的基础上,将翻译的交际功能纳入翻译的目标。这无疑是对翻译等值理论的一次突破。在她的研究基础上,汉斯?威密尔和贾斯塔?赫兹?曼塔利的理论对功能派翻译理论做了进一步

4、发展。功能派翻译理论使译者将目光由源语开始转向译入者,从这一点来看,功能派翻译理论在翻译理论的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无疑是革命性的。功能派翻译理论不仅使译者能够在翻译过程中不再拘泥于达到对源语的完全再现,这也为译者发挥主体性提供了平台。  在功能翻译研究的众多学者中,尤金?奈达的理论得到了广泛认可。在他的著作《翻译的科学探索》中,他提出了著名的“翻译功能对等”理论。所谓功能对等,指的不是翻译要达到字面的对应,而是要使源语与目的语通过翻译行为,实现两种语言上功能上的对等。他认为,“翻译是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

5、”。在这本著作中,奈达将“正式对等”与“动态对等”进行了区分,他认为,所谓“正式对等”指的是对源语中的构成元素忠实的再现;而“动态对等”指的是实现源语与目标语在功能上的对等。尤金?奈达的理论首次将翻译纳入社会语言学研究范畴,也将对功能派翻译理论的发展推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三、译者的主体性及其制约因素  随着翻译理论的发展,国内译界学者就“译者主体性”看法比较统一。正如屠国元所说,译者主体性指的是“译者在受到边缘主体或外部环境及自身视域的影响制约下,为满足译入语文化需要在翻译活动中表现出的一种主观能动性,它具有自主性、能动性、目的性、创

6、造性等特点”。在翻译行为的不同时期,以及翻译理论发展的不同阶段,影响译者主体性发挥的因素也在不断变化。  鲁迅曾说过,杂文创作是“戴着镣铐跳舞”。同样,作为受到各种制约的语言创作过程,翻译同样也是“带着镣铐跳舞”的过程。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受到各个反面的制约。这既包括对源语忠实度的制约,也有译入者接受度的制约,乃至源语与目的语在语言体裁上的差异,两种语言文化背景的差异,甚至翻译行为的社会历史背景,都会对翻译行为产生制约。  从翻译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来看,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限制是一个逐渐减轻的过程。但是译者身上的“镣铐”却是一个逐渐增加的过程

7、。在功能派翻译理论指导下,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虽然越来越注重译者主体性的发挥,但是译者在翻译中,所需要考虑的因素却越来越多。译者不仅要实现源语和目的语在语言层面的对等,更要考虑到两种语言发生的文化背景是否能够实现对等,更要考虑翻译内容在源语与目的语在交际功能上是否能够实现对等。  凯特林娜?赖斯认为,在翻译过程中,并非所有等值都能实现,并非所有等值都有翻译的必要。因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当优先考虑译文的功能性特征,而并非完全死板地追求对等原则。她的理论进一步使译者从完全忠于源语这个桎梏中摆脱出来,能够更好地发挥译者的主体性。汉斯?威密尔也

8、认为由于源语和目的语产生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具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和价值观,翻译不可能实现一对一的语言转换,更需要译者发挥主体性,以实现一定目的为导向,充分考虑译文读者的需求,从源语所提供的信息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