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émoiredematrise

mémoiredematrise

ID:19259462

大小:197.50 KB

页数:33页

时间:2018-09-21

mémoiredematrise_第1页
mémoiredematrise_第2页
mémoiredematrise_第3页
mémoiredematrise_第4页
mémoiredematrise_第5页
资源描述:

《mémoiredematrise》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MémoiredeMaîtriseL’analysesémiologiquedel’opéraKunqu迤逦之声起江南――昆曲符号学分析PrésentéparWangLuSousladirectiondeM.ZHANGXinmuDépartementdefrançaisInstitutdesEtudesétrangèresUniversitédeNanjingMai,2010-32-毕业论文题目:迤逦之声起江南――昆曲符号学分析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语言文学专业2006级本科毕业生姓名:王璐指导老师:张新木教授Résuméenchinois中文摘要德国哲学家卡西尔把人定义为

2、“符号的动物”,认为“符号化的思维和符号化的行为是人类生活中最富于代表性的特征”,“人不再生活在一个单纯的物理宇宙之中,而是生活在一个符号宇宙之中”卡西尔:《人论》,甘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版,第33、34、35页。戏剧作为杂糅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等的一种综合文化样式,通过在舞台上对生活的模仿与再现,将此符号宇宙微观、具象地呈现在有限的可视空间内以赋予人类更多的精神意义。昆曲,2001年5月1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类口述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戏曲中历史最悠久的曲艺形式之一,具有柔曼悠远、清雅绮丽的艺术特质,被誉为我国戏曲花苑里的“幽兰

3、”。以华丽典雅的文辞、清俊委婉的曲调和优美细腻的表演成为中国古典戏曲的典范,故有“百戏之祖”的美称。昆曲产生于元末明初文人富贾云集的昆山一带,是最能表现中国传统美学抒情、写意、象征、诗化的一种曲唱艺术体系。昆曲原名“昆山腔”,与浙江海盐腔、余姚腔、江西弋阳腔合称为“明代四大声腔”,同属南戏系统。昆曲行腔优美,在演唱技巧上注重对声音的控制和节奏速度的顿挫疾徐和咬字吐音的讲究加之在文学性和音乐性上经过历代文人墨客的打磨润色,历时六百余年成为清赏与雅玩的审美对象。-32-本文将从符号学角度解读昆曲这一中国文化里的深邃符码。第一部分首先讲述在戏曲三度创作中的符号体系、戏曲符号的能指

4、与所指关系以及图像符号、指索符号及象征符号在戏曲领域内的体现。戏曲创作是剧本创作、舞台表演和观众接受的三度创作,本文在第一部分首先讲述昆曲在此三度创作中的符号体系。戏曲的第一度创作属于文学创作,因此语言符号在此度创作中居主导地位,剧作家在写作剧本时通过语言文字符号交待戏曲人物、故事、环境等要素;在戏曲的第二度创作即演员的舞台表演过程中通过脸谱、服装、舞美、身段、砌末、色彩等视觉符号及声唱、伴奏、叙述、对话等听觉符号完成艺术对人类情感形式的符号化表达;戏曲的第三度创作即观众作为符码化信息的接受者接受并解码前两度戏曲创作中所传递的各种审美信息。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从语言学的角度提

5、出能指是符号的物质形式,由声音与形象两部分构成,而声音与形象在社会的约定俗成中被分配与某种概念发生关系,在使用者之间能够引发某种概念的联想,这种概念即是所指。戏曲领域内符号的能指与所指的关系是各符号元素的形与质的关系,它并不完全遵循语言符号的四项特征:符号的任意性、能指的线性、共时性不可变更及历时性可变更性。本文对此进行了简要说明并举多以浅色调和梅兰竹菊作花边装饰的昆曲戏剧服装为例,具体说明戏剧范畴里符号的能指与所指的关系。“符号三角”中有两个二元关系:一是能指与所指之间的意指关系;另一就是符形(能指)与对象之间的表征关系陈宗明黄华新主编:《符号学导论》,河南人民出版社,2

6、004年12月第1版,第71页。美国符号学家皮尔斯根据符号符形与对象之间的关系即二者的表征方式,将符号分为图像符号、指索-32-符号和象征符号三大类:图像符号的表征方式是符号形体与它所表征的符号对象之间的肖似性,舞台上的演员作为对历史性人物的模仿与再现本身即为一种图像符号;指索符号的表征方式是符号形体与被表征的符号对象之间存在的因果或邻近性联系,如戏曲人物所使用的各种折扇由于颜色、花纹、大小各异而指示着人物不同的身份、职业与性格;而象征符号的表征方式仅仅建立在社会约定的基础之上,是昆曲表演中运用最广泛的一种符号,本文以《长生殿》中作为唐明皇与杨贵妃爱情见证的凤凰金钗为例对象

7、征符号加以简要解析。第二部分则依据法国巴黎第三大学教授、戏剧符号学家安娜•于贝斯菲尔德所著《戏剧符号学》一书中关于戏剧与时间、戏剧与空间的阐述从戏剧符号学的观点对昆曲这一优雅空灵的时空艺术进行符号学解读,并借此论述东西方戏剧因恪守不同的戏剧原则而采取的不同的时空策略。与西方古典戏剧“三一律”原则和“第四堵墙”的概念相悖,昆曲遵循中国传统造型艺术中的“游目”法则,将舞台布景安置在演员和观众的心中,不采取制造物质性空间的策略而采取寓时空变化于演员行动的策略,“三五人可做千军万马,六七步如行四海九州”以获得昆曲舞台对时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