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人雷家圣报告日期98年10月31日

报告人雷家圣报告日期98年10月31日

ID:19277359

大小:77.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9-28

报告人雷家圣报告日期98年10月31日_第1页
报告人雷家圣报告日期98年10月31日_第2页
报告人雷家圣报告日期98年10月31日_第3页
报告人雷家圣报告日期98年10月31日_第4页
报告人雷家圣报告日期98年10月31日_第5页
资源描述:

《报告人雷家圣报告日期98年10月31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報告人:雷家聖報告日期:98年10月31日篇名:《救荒活民類要》之「宋代救災良法」1至14條著者:元.張光大版本:影印元刻本,收於《續修四庫全書》史部政書類第846冊,頁15至18【一】宋建隆元年,遣戶部郎中沈倫沈倫:初名義倫,避太宗諱,止名倫,字順儀(一作順宜),太康人,少習三禮,講學自給。建隆三年累官給事中,嘗從宋軍伐蜀,擢樞密副使、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後以左僕射致仕,雍熙四年卒,年七十九,封魏王,諡恭惠。《宋史》卷264有傳,另參見王德毅老師《宋人傳記資料索引》,頁678。使吳越,歸奏:「揚、泗飢民據《宋史》卷一〈太祖

2、紀一〉,建隆元年淮南節度使李重進據楊州叛,太祖派軍平定之。故可知宋初揚州已為宋地。,多死郡中,軍儲尚百餘萬斛,可發於民,至秋,復收新粟。」有司沮倫曰:「今以軍儲賑飢民,歲荐飢,無所收取,孰任其咎?」上以難倫,倫曰:「國家以廩粟濟民,自當召和氣而致豐稔,豈復有水旱耶?」帝即命發廩貸民。宋太祖不惑群議,發軍儲以救民飢,真得通融有無,以陳易新之術。對照:《救荒活民書》國朝建隆元年,遣戶部郎中沈倫使吳越,歸奏:「揚、泗飢民,多死郡中,軍儲尚百餘萬斛,可貸於民,至秋,復收新粟。」有司沮倫曰:「今以軍儲賑飢民,歲若薦飢,惡所收取,孰任其

3、咎?」帝以難倫,倫曰:「國家以廩粟濟民,自當召和樂而致豐年,豈復有水旱耶?」帝即命發廩貸民。煟曰:聖主所為,其英謀睿斷,自有出人意表者。自漢文景、唐太宗,莫不皆然。敬觀太祖皇帝不惑群議,發軍儲以救民飢,真得通融有無,以陳易新之術。【二】乾德元年夏四月,詔諸州長吏:「視民田旱甚者,則蠲其祖(租),不俟報。」歲之災變旱傷,至易曉,歷時不雨,孰不知旱?旱則長吏上聞而蠲其租,何必俟報?今時災傷,不待上報,惠至渥也;而路、州累次差官檢覆,使生民先被騷擾之苦,然後量減租數,所得不償所費矣。對照:《救荒活民書》11乾德元年夏四月,詔諸州長

4、吏:「視民田旱甚者,則蠲其租,不俟報。」煟曰:歲之災變旱傷,至易曉也,歷時不雨,孰不知旱?旱則命長吏上聞而蠲其租,何必俟報?臣見今時州縣,或遇災傷,兩次差官檢覆,使生民先被騷擾之苦,然後量減租入之數,所得不償所費矣,宜以乾德之詔為法。【三】至道二年,詔官發倉(倉發粟)數拾萬石,貸京及內郡民為種,有司言:「請量留以供國馬。」太宗曰:「民田無種,不能盡地利,且竭廩以給之。國馬以芻藁,可矣。」廄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孟子曰:「廄有肥馬,民有飢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聖人貴人賤畜如此。飢年(荒)之年,其忍以菽粟給

5、馬哉?對照:《救荒活民書》至道二年,詔官倉發粟數十萬石,貸京畿及內郡民為種,有司言:「請量留以供國馬。」太宗曰:「民田無種,不能盡地利,且竭廩以給之。國馬以芻藁,可矣。」煟曰:廄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孟子曰:「廄有肥馬,民有飢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聖人貴人賤物如此。飢荒之年,其忍以菽粟給馬哉?【四】祥符中,澶州上言:「民訴水旱,貳拾畝以下,求蠲租者,所傷不多,望勿受其訴。」真宗曰:「若此,貧民田少者常不及矣。朕以災沴沴:音ㄌ一ˋ,水流不順暢,《說文解字》:「沴,水不利也。」又指惡氣、災病。文天祥〈正氣歌

6、〉:「如此再寒暑,百沴自辟易。」蠲租,正為貧民下戶,豈以多少為限耶?獨慮諸州不曉此意,當徧戒之。」自田制壞,而兼并之法行,貧民下戶極多,而中產之家,賑貸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狽無策,祇有流離餓莩耳。今以災沴蠲租,正為貧民下戶。此非灼見閭閻之病乎?對照:《救荒活民書》祥符中,澶州上言:「民訴水旱,二十11畝以下,求蠲租者,所傷不多,望勿受其訴。」真宗曰:「若此,貧民田少者常不及矣。朕以災沴蠲租,正為貧民下戶,豈以多少為限耶?獨慮諸州不曉此意,當徧戒之。」煟曰:自田制壞,而兼并之法行,貧民下戶極多,而中產之家,賑貸之所不及,一遇

7、水旱,狼狽無策,祇有流離餓莩耳。今以災沴蠲租,正謂貧民下戶。此非聖謨宏遠,灼見閭閻之病乎?【五】乾興元年十二月,以京城穀價翔貴,出常平倉米,分肆拾場,賤糶以濟貧民。慶曆元年十一月,以京城穀價踴貴,發廩一百萬石,減價出糶以濟民。四年正月,陝西穀翔貴,其令轉運司出常平倉米,減價以濟貧民。皇祐三年十二月癸巳,詔曰:「天下常平倉,其依元糴價糶,以濟貧民,毋得收餘利,以希恩賞。」昔蘇軾論救荒大計,全在廣糶常平斛斗,若乘艱食之際,便行減價出糶,平準在市米價,則人皆受賜,亦可免流移之災。此外更無長策,若只巡門俵米,攔街散粥,終無救於飢饉。

8、其俵散之利所及者狹,不如出糶之利所及者廣也。觀此則知蘇軾所行,真得古人之遺意,但當推行村落,尤為盡善盡美矣。對照:《救荒活民書》仁宗初即位,乾興元年十二月,以京城穀價翔貴,出常平倉米,分十四場,賤糶以濟貧民。慶歷元年十一月,以京城穀價湧貴,發廩一百萬石,減價出糶以濟貧民。四年正月,詔陝西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