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楚城濮之战败因分析

晋楚城濮之战败因分析

ID:19280355

大小:13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9-27

晋楚城濮之战败因分析_第1页
晋楚城濮之战败因分析_第2页
晋楚城濮之战败因分析_第3页
晋楚城濮之战败因分析_第4页
晋楚城濮之战败因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晋楚城濮之战败因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通史》课程论文论文名称:晋楚城濮之战败因分析任课老师:夏薇学生:余渡学号:40906001班级:2009级财务管理(国防生班)摘要:二十有八年春,晋侯侵曹,晋侯伐卫。公子买戍卫,不卒戍,刺之。楚人救卫。三月丙午,晋侯入曹,执曹伯。畀宋人。夏四月己巳,晋侯、齐师、宋师、秦师及楚人战于城濮,楚师败绩。楚杀其大夫得臣,这是古文中关于晋楚城濮之战的简要描述。如果从更高的视角来看待这场著名的战役,我们可以发现“先下手为强”的理论有时是不对的,晋楚城濮之战的胜利切实地证明“后发制人”也有优势。关键词:城濮之战败因后发制人一、战争背景描述公元前632年,为争夺中原霸权,晋

2、军谋略制胜,在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大败楚军,开“兵者诡道也”先河的一次作战。泓水之战后,楚国凭借强大实力和声威,控制了中原地区鲁、宋、郑、陈、蔡、许、曹、卫等中小国家,大有囊括中原之势。时晋国在多年内乱之后迅速振兴。自晋文公即位,内修政治,任贤使能,发展经济,扩建三军,国力日益强盛。对外积极图霸,举“尊王”之旗,派兵护送因内乱而逃亡在外的周襄王返国,借以收揽中原各国人心;又与秦国结好,并助秦向南发展,造成楚国的后顾之忧。楚为阻遏晋国势力的发展,与曹、卫通好结盟,使其为抗晋前哨;乘齐国内外交困之机,出兵助鲁占领齐国穀邑(今山东平阴西南),并留申公叔侯戍守,企图制齐

3、以孤立晋国。晋、楚战略针锋相对,争霸决战呈一触即发之势。二、败因禅析①两国的内部关系晋国君臣相得,通心协力。在是否援宋、如何对待子玉苛求等重大问题上,晋文公是虚怀若谷,倾听各方面意见,制定对策,保证重大决策上不出半点差错,并以“能以德政”高涨士气。与晋军上下团结、同舟共济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楚军内部摩擦严重,互相掣肘。在是否与晋军交战的问题上,楚王采取“允当则归,知难而退”。子玉则请战“愿以问谗慝之口”,楚王与子玉的意见对立。结果子玉为泄私愤而执意鲁莽出战,楚王则逞意气,而以“少与之师”有意刁难。楚军的实力本占优势,但在君臣不和的内耗中却逐渐转为劣势。那么,这样一支

4、背德离心的军队哪有不败之理?②两国外交上的情况晋国善于利用外交攻势,争取同盟,孤立敌人。如巧施“喜赂怒顽”之计,把齐、秦东西两大强国一起拉入共同对楚的联盟;“私许复曹卫”,竟使楚的同盟曹卫两国也“告绝于楚”。在战场上,晋军还主动退避三舍,对楚军做出不“背惠食言”的姿态,大大改善自己的形象。在政治上争得主动———“君退过犯,曲在彼矣”,赢得舆论上的同情。在晋国强大的外交攻势面前,楚国显得运筹无方,逐渐陷入众叛亲离的被动局面。由此可见,在城濮正式开战之前,晋国已在外交战场上略胜一筹。③两军战场上的表现晋军讲究战略,指挥有方。城濮大战,晋国指望毕其功于一役,惨淡经营已久

5、。战前,在军力上作了周密部署,临战出动“晋军七百乘”,倾其全力。双方交战,晋军先避实击虚,由陈蔡联军组成的楚右军一触即溃。接着,晋军又设计西左军,子西又告败。子玉见两翼既失,败局已定,只好仓皇收兵,退出战场。这是由于晋军在战略上的精心部署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楚军的刚愎自负增加了对方的胜数。④人员素质方面从人员素质方面进行分析,晋军明显优于楚军。晋文公流亡十九年,“险阻艰难备尝之矣”,使他变得持重审慎。他知人善任,从善如流,有很强的凝聚力。他的麾下有以原轸为首的智勇双全、忠心坦诚的将领,战士也都经过长时严格训练“少长有礼”。在楚军方面,尽管楚王对晋军也比较了解,但

6、处事尚欠稳重。主帅子玉有一定的治军才干,但刚愎自用,浮躁狂妄,傲慢轻敌,这就注定了他最终覆灭的悲剧。可见,在操纵战争,出战的将帅上,晋军也是先胜一着。二、结论①楚王说晋师“有德不可攻”已隐喻了城濮之战胜负归何方的预言。当然,这一场以少胜多的独特战役并非是预言之说,而是人为因素的积极配合而成。我们不难发现,战争虽然变幻莫测,转败为胜或许天公作美,但是多数战争显示双方战前的筹备状况妥否,知己知彼的程度如何,确是取决胜负的最基本条件,这也是一条不争的规律所在。②俗话说“先下手为强,后动手遭殃”。在军事上,“先发制人”也是一个重要的命题。早在《左传》中便有“先人有夺人之心

7、”的提法,后人也多强调“兵贵先”、“宁我薄人,无人薄我”,意思都是主张争取作战中的先机之利。可是,事情并不是绝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后发制人”也是军事斗争的重要手段,它与“先发制人”之间存在着辩证的统一。其实质便是积极防御,即以防御为手段,以反攻为目的的攻势防御,它常常成为较弱一方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绠短汲深,鉴于学识与阅历的限制,文中肯定有许多不成熟甚至完全错误的观点,希望夏老师能够给我提出来,学生非常期望和老师您探讨,以帮助我在学习和成长的道路上获得更多的知识。参考文献:《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说春秋之三晋楚争雄》,贾志刚,2009.9《史记·晋世家九》,司马

8、迁,19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