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高等考試作文探析

國家高等考試作文探析

ID:19285887

大小:186.5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8-09-20

國家高等考試作文探析_第1页
國家高等考試作文探析_第2页
國家高等考試作文探析_第3页
國家高等考試作文探析_第4页
國家高等考試作文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國家高等考試作文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國家高等考試作文探析王幼華本文撰寫過程國立聯合大學華語文學系95級曾冠嘉同學曾協助蒐集並整理資料,特此感謝。摘要  本論文分為三個部份:1.國家考試作文的源起及意義,回溯並整理相關文獻,詮釋國家考試作文的主旨及意涵。2.國家考試論文的特質,包括傳承固有經典及思想,應時與對策,鞏固領導等。3.近年考題的變化的題目與內容,歸納為五點:1.命意權威,2.務實嚴謹,3.文意周密,4.應世致用,5.題意多層。結語則對其流變及特色,做ㄧ回顧與總結。一、國家考試作文的源起及意義中華民國國家考試制度,是從中國古代科舉制度間接演變而來的。科舉,為一種通過考

2、試來選拔官吏的制度,應考者不論門第、身分,只要能力符合要求都可以上榜,再經過一定的訓練與考核之後,便成為「公務人員」。以考試產生的政治「領導」階層,由隋、唐以來,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這種制度對中國社會與文化產生了巨大影響。形成了一種穩定的考用模式,建立了階級分明,分層負責的官僚體系,在過往的歷史裏可以看出,在治理國政上具很高的效能。鄰近中國的日本、朝鮮與越南都引進中國的科舉制度,來拔擢國家適用的人才。越南的科舉制度始於李朝的仁宗太寧元年(1075年),廢止於1919年。韓國開始於高麗時代光宗9年(958年),廢止於1894年。日本在八、九

3、世紀時開始仿照唐朝的科舉制度舉辦貢舉,701年的大寶令頒布後,確立了貢舉制度,實施三四百年後,在十一世紀開始沒落,十五六世紀只剩下形式而已。科舉考試始於隋代,發展成熟於唐代,宋代在考試內容上有所轉變,以實用的「經義」為主,這種內容一直延續至清朝末年,其間變化不大,直到光緒三十一年西元1905年才正式宣告廢止。在科舉制度實施之前,歷史上陸續皆有文人學者針對詩、文之體裁、聲韻、風格、思想、主題、文字等提出評述,建構各種文類的主、客觀標準,對詩、文的優劣提出自己的看法。如曹丕《典論.論文》、陸機〈文賦〉、劉勰《文心雕龍》、鍾嶸《詩品》、劉知幾《

4、史通.載文、敘事》、白居易〈與元九書〉等等。但是,上述諸家說法都是以詩文與當時代風行的文章提出意見,主要重點也在純文學的優劣與得體與否,甚少有對科考詩文利弊得失的論述。曹丕:《典論.論文》:「夫文本同而末異,蓋奏議宜雅,書論宜理,銘誄尚實,詩賦欲麗。」奏議宜雅,書論宜理,銘誄尚實等係就應用文類而言,非科考文章的原則。劉勰的《文心雕龍》、劉知幾《史通》的〈載文〉、〈敘事〉等篇對章、奏、表、議等相關論述亦同。直至宋代「論文」的風氣便有所改變。因王安石主張罷考詩、賦,推動以經義為科考範圍的政策,19此後以「以代聖賢立言」的文章成為科考的重點。朱

5、熹的《四書章句集注》是這個說法的主要詮釋者,他註解傳統經書,改正錯誤,將聖賢的言論整理並闡說,去蕪存菁,為讀書人找出合宜適用的論點,便是朱熹此書最重要的貢獻。明、清時代科舉考試承襲這個做法,各項考試內容主要的依據便是四書五經。蒙古人統治中國時,在元仁宗時代(1312年-1320年)開科考取用治國人才,題目以朱熹的著作為依據,仿效前朝的制度。經學在漢代即為學術亦為治國理政的準則,除了做為日常施政的參考外,凡有國家大政難以解決的即以經書所述為原則,通一經者經過甄試即可任官。以經義取士的理由便在於群經本即為先秦政治經驗、學術思想、禮儀規範的總結

6、,具有「致用」的特性。文人學子涵養其間,除了修養品德,增長智慧之外,針對當代政治、經濟應有一番見識與理念。因此科舉文章內容具有的是「應世致用」之功能,而非著重於文藻辭句,馳騁才情。這樣的轉變使得對文學的評論,有部分轉變為對科舉文章的寫法分析。這部份以科考文章寫作為目標,指導後學如何寫出一篇好的論文,因為可以幫助考生科舉順利,反而成為學子孜孜鑽研的「學問」。基於現實的考量,以創作為主的文學變成不急之務。因此,宋代出現許多如何考好科舉考試的教本,如呂祖謙《古文關鍵》江枰:《呂祖謙編選〈古文關鍵〉質疑》一文以清代徐樹屏冠山堂刻本所收的無名氏跋語

7、,並對其間選錄作品及評語做分析。認為此書可能是先有相關選本,呂祖謙加以評點,之後再由南宋蔡文子作注才完成的。文見《貴州文史叢刊》第4期,2004年。http://engine.cqvip.com/onlineread/onlineread.asp?ID=11038349,2010.5.10.檢索.、《東萊博議》呂祖謙在《東萊博議.序言》中說此書之作,源自於乾道4年受業於曹家巷,學子問舉業者甚眾,故編纂此書以「佐其筆端」、「則舉子之所以資課試者也。」,(台北,廣文書局,1981年),頁1。、李淦《文章精義》李淦:《文章精義》,(台北,叢書集

8、成新編80,新文豐出版社編,1985年)。、陳騤《文則》陳騤:《文則》,(台北:叢書集成新编80,新文豐出版社,1984年)。、謝枋得《文章軌範》謝枋得:《文章軌範》,(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