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以比喻来劝动自己

下面以比喻来劝动自己

ID:19291474

大小:90.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9-21

下面以比喻来劝动自己_第1页
下面以比喻来劝动自己_第2页
下面以比喻来劝动自己_第3页
下面以比喻来劝动自己_第4页
下面以比喻来劝动自己_第5页
资源描述:

《下面以比喻来劝动自己》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道次第上士道讲记 13由是因缘于大士道次第修心分三:一、显示入大乘门唯是发心 二、如何发生此心道理 三、既发心已学行道理由以上因缘,因此就发起想对大士道修心的欲,由此进入次第修心当中,分成三部分来趣入:一、显示入大乘门唯是发心而非其它;二、开示怎样来发生菩提心,宣说它的道理;三、在发心以后要宣说如何学菩萨行的道理。今初(显示入大乘门唯是发心)如是若须趣入大乘,能入之门又复云何?此中佛说二种大乘,谓波罗蜜多大乘与密咒大乘,除此更无所余大乘。于此二乘随趣何门,然能入门惟菩提心。首先立宗,如果想趣入大乘,能入的门是怎样的呢?这里佛说到

2、了波罗蜜多和密咒两种大乘,此外没有其它大乘,而对于这两种大乘,无论趣入何门,能入门者唯一是菩提心。这样立宗之后,下面用教理来证成。若于相续何时生此,未生余德,亦得安立为大乘人;何时离此,纵有通达空性等德,然亦堕在声闻等地,退失大乘。大乘教典多所宣说,即以正理亦善成立。故于最初入大乘数,亦以惟发此心安立,后出大乘亦以惟离此心安立。故大乘者,随逐有无此心而为进退。道次第上士道讲记 13先是要从正反两方面决定大乘的入门唯一是菩提心,也就是说,入不入门的标准就看生不生菩提心。如果在相续中什么时候生起菩提心,即使没有生任何其它功德,也能安

3、立为大乘人;何时离开此菩提心,即使有通达空性、持戒修定等的功德,也堕在声闻等地而退失大乘。这在大乘教典中有很多宣说,以正理也善能成立。因此,最初入大乘数,就是唯一以发菩提心来安立,而之后退出大乘,也唯一是以离开菩提心来安立。所以,所谓的进大乘和退大乘,唯一的是随着有没有这个心来决定的。这里就明确地指出发菩提心就入了大乘门,退菩提心就出了大乘门,因此入大乘门的唯一标准是发菩提心。接下来引用显教和密教的教典来证成入大乘门唯一是发菩提心。首先说到入波罗蜜多大乘之门唯是发菩提心。如《入行论》云:“发菩提心刹那后,诸囚系缚生死狱,然应称为

4、善逝子。”又云:“今日生佛族,今为诸佛子。”此说发心无间,即为佛子。在《入行论》里说到:发起菩提心的当刹那之后,虽然还是系缚在生死牢狱中的囚徒或凡夫,但也应当称为善逝之子或佛子或菩萨。又说:今天生在佛的家族中,今天已经成为诸佛之子。这里说到发心的无间,已成为佛子。这里的“佛子”指菩萨,也就是入了大乘法的行者行列,或者入了大乘之门。《圣弥勒解脱经》云:“道次第上士道讲记 13善男子,譬如破碎金刚宝石,然能映蔽一切胜妙金庄严具,亦不弃舍金刚宝名,亦能遣除一切贫穷。善男子,如是发起一切智心金刚宝石,纵离修习,然能映蔽声闻、独觉一切功德

5、金庄严具,亦不弃舍菩萨之名,能除一切生死贫穷。”此说虽未学习胜行,然有此心,便名菩萨。《圣弥勒解脱经》里说到:善男子,好比虽然是破碎的金刚宝石,然而它能映蔽一切胜妙的金庄严具,也不弃舍金刚宝的名称,也能遣除一切贫穷。就像这样,发起了求证一切种智的菩提心的金刚宝石,纵然远离修习,然而能映蔽声闻、缘觉的一切功德金庄严具,也不弃舍菩萨之名,能够遣除一切生死贫穷。这明确提到虽然没有学习诸菩萨胜行,然而当有此菩提心时,便名菩萨。这都证明入大乘唯一以发心安立。龙猛菩萨云:“自与此世间,欲证无上觉,其本菩提心,坚固如山王。”龙猛菩萨在《宝鬘论

6、》中说到:为了使自己和世间一切有情证得无上菩提,应当使其根本的菩提心如山王般坚固。这提及菩提心为成就菩提之本,因此应当力求坚固,以无根本便无一切的缘故。接着又依密续证成能入密咒大乘之门也唯是菩提心。《金刚手灌顶续》云:“道次第上士道讲记 13诸大菩萨,此极广大、此最甚深、难可测量、秘密之中最为秘密陀罗尼咒大曼陀罗,不应开示诸恶有情。金刚手,汝说此为最极希有,昔未闻此,此当对何有情宣说?金刚手答曰:曼殊室利,若有正行修菩提心,若时此等成就菩提心。曼殊室利,尔时此诸菩萨行菩萨行、行密咒行,当令入此大智灌顶、陀罗尼咒、大曼陀罗。若菩提

7、心未圆满者,此不当入,亦不使彼见曼陀罗,亦不于彼显示印咒。”在《金刚手灌顶续》中说到:诸大菩萨,这极为广大、最极甚深、难可测量、秘密之中最为秘密的陀罗尼咒、大曼陀罗,不应开示给那些诸恶有情。金刚手,你说这是最极稀有的,从前没有闻到,这应当对何种有情宣说呢?金刚手回答:曼殊室利,如果有真正修行菩提心,如果那时这等人成就了菩提心。曼殊室利,当时这些菩萨行菩萨行、行密咒行,应当使其入于大智灌顶、陀罗尼咒、大曼陀罗。如果菩提心没有圆满的人,那就不应当进入,也不应当使他见到曼陀罗,也不应当对他显示印咒。在以上引经、续证成了入大乘之门唯是发

8、菩提心后,下面再作总结。故法虽是大乘之法,不为满足,最要是彼补特伽罗入大乘数。道次第上士道讲记 13所以法和人要分开,虽然也可以听闻、讲说大乘法等,然而这并非以此条件就说明入了大乘门,最重要是当事人自身发了菩提心、入了大乘数,或者进了大乘的范畴,这才称为是大乘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