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黑人,永远是黑人

我是黑人,永远是黑人

ID:19296436

大小:89.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9-22

我是黑人,永远是黑人_第1页
我是黑人,永远是黑人_第2页
我是黑人,永远是黑人_第3页
我是黑人,永远是黑人_第4页
我是黑人,永远是黑人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是黑人,永远是黑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图分类号:I0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论塞泽尔的诗歌创作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经典法国文学史翻译工程”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2&ZD171李建英(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上海200234)摘要:塞泽尔的诗歌创作围绕着“黑人性”展开,阐述其思想是他诗歌的内容,以此实现本民族文化价值的回归是他创作的目的。在诗学上,他追随波德莱尔、兰波,从“恶”中挖掘美,以“我”来表现更为强大的“另一个”。表现手法上受超现实主义的影响,诗句不连贯,甚至没有逻辑,然而在非洲达姆鼓的节奏下,记忆再现、直抒胸臆、内心暗示、诡秘意象,似乎一切

2、都缘于生命的原始律动。关键词:塞泽尔,诗歌,黑人性,法国艾梅·塞泽尔(AiméCésaire,1913-2008)担任马提尼克首府法兰西堡市市长56年,担任法国国会议员48年,但他不是以政治领袖,而是作为“黑人性”思想的奠基人和20世纪法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影响他的时代。米兰·昆德拉称塞泽尔“是伟大的创始者:马提尼克政治的创始者,[……]马提尼克文学的创始者,他的《还乡笔记》是马提尼克的基石,就像密茨凯维奇的《塔杜施先生》之于波兰,或是裴多菲的诗之于匈牙利。”[1](P150)借他诞辰100年之际,对他诗歌艺术作一粗浅的探讨。一、黑人性在塞泽

3、尔的墓碑上刻着诗人生前从自己的诗歌《泻湖的日历》中选取的诗句:环境的或历史的压力过分地增大了我的苦难即便压力使我的某些作品变得奢华[2](P9)作为社会名流,塞泽尔一生享有许多殊荣,但他深切体会到一个真正的诗人的痛苦,尤其作为黑人诗人,其痛苦是双重的:在殖民统治下“环境的或历史的压力”与生俱来,而当他跟兰波一样选择诗歌作为“改变生活”的手段的时候,这种压力又增添了他作为诗人的痛苦。塞泽尔1913年生于马提尼克岛北部的一个小镇,家庭人口众多,祖父是教师,父亲为税务官,经济和社会地位均属于小资产阶级阶层。但在以甘蔗为主要农作物的家乡,殖民统治和

4、奴隶的悲惨境遇已成为集体记忆,并深深地烙在塞泽尔幼小的心灵。塞泽尔自幼学习刻苦,成绩优异,中学即被保送到巴黎路易大帝中学就读。进入大学以后,通过与非洲青年学生的接触,尤其是结识了桑戈尔以后,塞泽尔发现,黑人的身份使他们这些来自加勒比和非洲的青年学子感到身心压抑。苦难的记忆、聪慧的天资、敏感的性格造就了诗人塞泽尔。本民族的根在哪,殖民地的文化是否被异化,黑人的文化价值如何体现,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孕育了“黑人性”(négritude)思想,塞泽尔的文学创作也从提倡“黑人性”开始。“黑人性”,汉语又译为“黑人学”、“黑人精神”,由塞泽尔在1939年

5、发表的长篇散文诗《还乡笔记》(以下简称《还乡》)中第一次提出,négritude这个词也由他根据nègre创造而来。nègre原是一个贬义词,意为“黑鬼”、“黑奴”,是殖民统治者对黑人的蔑称。8这种构词法本身耐人寻味,虽然殖民统治已经被推翻,但是黑人可能依然处在“鬼”和“奴”的地位,或还生活在“鬼”和“奴”的阴影中。由于长期的殖民统治,黑人文化已经被世界强势文化挤向社会的边缘,沦落为弱势文化。面对强势文化给黑人文化带来的危机,塞泽尔认为拯救的第一步是寻找并确认本民族的文化身份,他说:“黑人性简单地说就是承认自己是黑人,接受这个事实,接受我们

6、命中注定是黑人的事实,接受我们的历史和文化。”[3](P58)因而确认自己的身份是《还乡》的重要主题之一:那些人既没有发明火药也没有发明指南针那些人从来不会摆弄蒸汽机也不懂电那些人既没有开发海洋也没有征服天空可没有了他们大地就不是今天这个隆胸驼背的大地而比起那一片荒芜的大地这个隆胸驼背者胜过百倍[4](P40)在对自己身份的确认过程中,诗人认为第一要否定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和强权政治按照他们的价值体系强加给黑人的定位,不以发明创造和高科技作为价值的衡量标准。在强权的价值观中,他们没有发明,没有创造,但是他们没有为建立一个帝国而去霸占他国领土、

7、奴役其他民族,因此他们是值得骄傲和自豪的。第二否定黑色的本质存在,不接受根据肤色深浅决定人社会地位的法则。为此,塞泽尔将“我现在是黑人,而且永远是黑人”[5](P8)作为与世界交往的名片,将黑色作为在世界整体文化价值体系中实现自我价值认同的坐标。在思考本民族身份认同的时候,塞泽尔主张在批判殖民主义的同时,承认自身的“隆胸驼背”,然后从“鬼”和“奴”的地位上崛起,以获得属于自己的尊严。因此萨特将“黑人性”定义为“黑人的否定之否定”[6](P69)。在身份认同的问题上,塞泽尔赞同人类文化受自然环境、人文要素等各种因素制约的观点,认为每一种类都是

8、独特的,都有其自足的身份认同符号和民族标识。在下面这一节诗中,除了“没有任何发明”以外,塞泽尔进一步以“凯尔斯特拉大树”作为黑人民族的身份认同符号和民族标识:我的黑人性不是一枚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