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真题再现(带答案解析):2014年贵州省安顺市

中考化学真题再现(带答案解析):2014年贵州省安顺市

ID:19305567

大小:45.00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8-09-27

中考化学真题再现(带答案解析):2014年贵州省安顺市_第1页
中考化学真题再现(带答案解析):2014年贵州省安顺市_第2页
中考化学真题再现(带答案解析):2014年贵州省安顺市_第3页
中考化学真题再现(带答案解析):2014年贵州省安顺市_第4页
中考化学真题再现(带答案解析):2014年贵州省安顺市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真题再现(带答案解析):2014年贵州省安顺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考化学真题再现(带答案解析):2014年贵州省安顺市  【第二教育资源网www.02edu.com—初中化学试题】  以下是小编为各位同学整理的考真题再现(带答案解析):2014年贵州省安顺市,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2014年贵州省安顺市中考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2分)(2014•安顺)下列生活事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把西瓜榨成汁B.铁锅生锈   C.把铁丝弯曲成衣架D.给自行车瘪胎打气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2、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西瓜榨成汁的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铁锅生锈过程生成了铁锈等物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把铁丝弯成衣架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D、给自行车瘪胎打气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生成了新物质就属于化学变化.   2.

3、(2分)(2014•安顺)正确的化学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非常重要.下图中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闻气体气味  B.  取用块状固体  C.  滴加液体  D.  稀释浓硫酸    考点: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专题:  实验操作型.  分析:  A、闻气体的气味时,不能直接用鼻子闻,一些气体有毒或刺激性;  B、取用块状固体时,不能直接如图放入,将会砸裂试管底部;  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的位置是否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  D、稀释浓硫酸时,沿烧

4、杯内壁将浓硫酸缓缓加入水中,边加边搅拌.  解答:  解:A、闻气体的气味时,防止气体有毒,应用手扇动,不能直接用鼻子闻.操作错误,故A错误;  B、取用块状固体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固体放在试管口,再让试管慢慢地竖起来.图中操作错误,故B错误;  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的位置是否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故C正确;  D、稀释浓硫酸时,图中操作错误,没有沿烧杯内壁将浓硫酸缓缓加入水中,会溅出伤人,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5、 掌握稀释浓硫酸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了解固体药品的取用、闻气体的气味的方法,掌握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   3.(2分)(2014•安顺)保护环境,提高环保意识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为了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下列几项措施你认为切实可行的是(  )  ①推广使用标有CNG(压缩天然气)的公交客车②将废旧电池深埋地下③控制烟花爆竹的燃放④垃圾分类回收⑤控制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任意排放.       A.  只有①②④  B.  只有①③④⑤  C.  只有①③⑤  D.  只有②③④⑤    考点:  常见污染物的来源、

6、危害及治理.  专题:  生产、生活、环保类简答题.  分析:  环境污染主要有水污染、空气污染、土壤污染三大主要污染,只要有利于环境的措施都是可取的.可从污染的来源、危害以及污染治理的合理性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①推广使用标有CNG(压缩天然气)的公交客车,可以减少对空气的污染,正确.  ②将废旧电池深埋地下,重金属会污染地下水源,不能根本解决污染,所以错误.  ③烟花爆竹的燃放,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和粉尘,对大气污染严重,所以要控制,正确.  ④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可以减少污染,节约能源.正确.  

7、⑤控制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任意排放,可以保护水源和土壤,所以正确.  故选B  点评:  治理环境污染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这也是中考的考点之一.     4.(2分)(2014•安顺)20世纪60年代,就有人预言可能存在由4个氧原子构成的氧分子(O4),但一直没有得到证实.最近,意大利的科学家使用普通氧分子和带正电的氧离子制造出了这种新型氧分子,并用质谱仪探测到了它的存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O4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B.  一个O4分子中含有2个O2分子

8、     C.  O4和O2的性质完全相同  D.  O4和O2混合后形成的是混合物    考点:  氧元素组成的单质;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A、O4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单质,而不是化合物;  B、一个O4分子是不可能还含有其它分子的;  C、O4和O2为不同的物质,其分子的性质是不同的;  D、O4和O2混合是不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