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形发生器课程设计

波形发生器课程设计

ID:19324212

大小:4.57 M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01

波形发生器课程设计_第1页
波形发生器课程设计_第2页
波形发生器课程设计_第3页
波形发生器课程设计_第4页
波形发生器课程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波形发生器课程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集成运放——波形发生器》课程设计报告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班级:B10072021姓名:学号:指导教师:雷海东2012年6月4日至2012年6月8日7目录一、课程设计的目的·······································3二、课程设计题目及要求···································3三、课程设计报告内容·····································31、文氏电桥振荡器····································32、方

2、波发生器········································43、三角波和方波发生器································57四、总结·················································6一、课程设计的目的:1、用集成运放构成正弦波、方波和三角波发生器。2、掌握波形发生器的调整和主要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二、课程设计题目及要求:1、完成文氏电桥振荡器2、完成方波发生器3、完成三角波和方波发生器三、课程设计报告内容:1、文氏电桥振荡器7其中

3、RC串并联电路构成正反馈支路,同时兼作选频网络,R1、R2、RW及二极管等元件构成负反馈和稳幅环节。调节电位器Rw可以改变负反馈深度,以满足振荡的振幅条件和改善波形。利用两个反向并联二极管D1、D2正向电阻的非线性特性来实现稳幅。D1、D2采用硅管(温度稳定性好),且要求特性匹配,才能保证输出波形正、负半周对称。R3的接入是为了削弱二极管非线性的影响,以改善波形失真。步骤:(1)接通12V电源,调节电位器Rw,使输出波形从无到有,从正弦波到出现失真。(2)调节电位器Rw,使输出电压U0幅值最大且不失真,用交流毫伏表分别测量输出电压U0

4、、反馈电压,分析研究震荡的幅值条件。(3)用示波器或频率计测量震荡频率f0,然后在选频网络的两个电阻R上并联同一阻值电阻,观察记录震荡频率的变化情况,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4)断开二极管D1、D2,重复实验(2),将测试结果与内容(2)进行比较,分析D1、D2的稳幅作用。(5)RC串并联网络幅频特性观察。连好电路,查看波形。72、方波发生器此图包括滞回比较器和RC积分器两大部分。特点是:线路简单,但三角波的线性度较差。步骤:(1)将电位器Rw调至中心位置,用双踪示波器观察并描绘方波U0及三角波Uc的波形,测量其幅值及频率,记录之。(2

5、)改变Rw动点的位置,观察U0、Uc幅值及频率变化情况。把动点调至最上端和最下端,测出频率范围,记录之。(3)将Rw恢复至中心位置,将一只稳压管短接,观察U0波形,分析Dz的限幅作用。得到图形如下:72、三角波和方波发生器把滞回比较器和积分器首尾相接形成正反馈闭环系统,则比较器A1输出的方波经积分器A2积分可得到三角波,三角波又触发比较器翻转形成方波,这样既可构成三角波、方波发生器。7步骤:(1)将电位器Rw调至合适位置,用双踪示波器观察并描绘三角波输出U0及方波输出U0’,测其幅值、频率及Rw值,记录之。(2)改变Rw的位置,观察对

6、U0、U0’幅值及频率的影响。(3)改变R1,观察对U0、U0',幅值及频率的影响。得到图形如下:四、总结改变选频网络的参数C或R,即可调节振荡频率。一般采用改变电容C作频率两成切换,而调节R作量程内的频率细调。实验中的方波发生器特点是线路简单,但三角波的线性度比较差,甚至会出现交越失真。故此电路主要用于产生方波,或对三角波要求不高的场合。采用运放组成的积分电路,可实现恒流源充电,使三角波现行大大改善。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