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回归传承中国文脉的设计

浅析回归传承中国文脉的设计

ID:19331031

大小:18.14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01

浅析回归传承中国文脉的设计_第1页
浅析回归传承中国文脉的设计_第2页
浅析回归传承中国文脉的设计_第3页
浅析回归传承中国文脉的设计_第4页
浅析回归传承中国文脉的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回归传承中国文脉的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回归传承中国文脉的设计摘要:任何设计都存在风格与设计文脉前后因循的问题,中国近现代西化的历史使得我们丢掉了自已传统的设计文脉,本文简单分析了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提出了国力强大后的中国寻找本民族传统设计文脉的价值,并且对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上如何继承与创新,进行了指导思想和设计方法的探讨。关键词:艺术设计;中国文化传统;设计文脉;现代设计思路中国的近现代史展开的是一部急速变换的动荡画卷,对自己的传统文化也经历了否定之否定的反复过程。中国人的心态也经历了从天方大国到落后挨打,从放弃传统到重拾自信的波澜起伏。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本土的设计也不可避免

2、地卷入其中,以至于今天我们中国人穿着的服装、居住的楼房、使用的家具等等都是西方传来的样式;而当我们国家综合国力不断提高,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中共“十六大”报告中被有强力提出时一一在设计方面我们似乎觉察到出了问题——中国的传统去哪儿了?我们如何又能在世界上树立起自己的民族身份?  一、如何割断了中国传统的设计文脉  1915年~1923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掀起了一场崇尚科学、民主、反对封建迷信、猛烈抨击几千年封建思想的文化启蒙狂潮。由于封建政治的黑暗、科技的落后、经济的贫困而导致的帝国主义侵略,在当时的历史时期,使得一大批

3、代表中国先进思想的知识分子对中国传统的东西彻底失望,他们认识到,必须从文化思想上与封建思想和封建意识完全决裂,向西方学习中国才有出路。  到西方去留学便成了当时很多有志之士的选择,其实早在1854年就有中国人容闳毕业于耶鲁大学,他满怀着教育救国的理想在获得学士学位的当年,就启程赶往当时苦难深重的中国。之后又有众多的留学生出国学习,在思想文化领域我们熟知的有:严复、胡适、秋瑾、章太炎、鲁迅、马寅初、周培源、郭沫若等,在艺术方面有:梁思成、刘开渠、常书鸿、刘海粟、艾青等,他们除了寻求救国之道外,也带回了西方的文化审美和艺术形式。钱文忠教授甚至说:留

4、学生改写了中国近代史。  我们现在谈论新文化运动更多的是从政治方面分析其进步与局限性,其实,新文化运动对中国后来的“西式化设计”也产生了推动和深远的影响。如果说当时对封建传统文化与艺术形式的摈弃是为了寻求新生,那解放后的文化大革命和十年动乱则给中国历史留下来的文物与文化带来的是一场浩劫,随之是对中国传统设计形式的进一步否定。以至于后来当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建设时,我们在众多领域已经遗忘记了本土的设计文脉,学习着包豪斯,夹杂着希腊、罗马的传统样式开始了我们经济建设起步阶段的设计。  二、再续中国传统设计文脉的价值  马未都在说家具收藏时感慨道:

5、我们的床上有很结实的栏杆,有柱子,你可以抓住它,在这些地方所得到的潜在的好处是今天的人不知道的。可惜中国人放弃了给我们生活带来了诸多变化,带来了很多幸福的,这样一个层面享受的这样一张床,被我们逐渐地抛弃了,让我们自己都睡在了外国床上。何只是家具?看看现在我们中国人的服装,又怎么不是如此:最近根据一份来自专业调查公司对品牌服装的调查结果,有人呼吁:“洋装最流行,国货当自强”。该调查显示:中国有53.3%的消费者比较倾向于国外的服装品牌,倾向于国内品牌的仅占16.7%,洋品牌表现出强劲的名牌姿态。国产品牌正面临“洋品牌”的挤压,其生存空间令人担忧。

6、面对国际品牌在中国土地上的咄咄逼人,国产品牌不免需要沉思。某服装产业设计师认为,盲目模仿西方设计,甚至抄袭国外品牌的设计,导致企业漠视自主设计创新,不注重培养优秀的服装设计师。当国外品牌进人中国以后,消费者便有意转向了这些品牌。中国现在有些自主服装品牌已经意识到打造原创设计的价值,提出“中国特质”与“现代时尚”的完美结合。中国古代服装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一直较为系统地延续着一种端庄、含蓄、体现社会身份的风格,并且在世界民族之林自信地树立起衣冠王国的地位,创造出中国服装特有的东方神韵。中国人的身材面容和西方人其实存在很大区别,中国人对服装的本质认识也

7、与西方有所不同,从审美角度来看,中国人穿着体现东方美的衣服会更好。再来看一下建筑与环境设计,中国传统的设计理念讲求的是“天人合一”,建筑的形态更多地表现为群落的状态,注重的是与所处环境的协调统一;而不是像西方那样强调的是单体建筑。中国人传统的思想是从来不把自己与自然环境分离开的,拿四合院与西方建筑比较…一西方建筑环境的中心位置是孤立的建筑;而四合院的中心位置却是具有中国哲学意味的,体现“虚空”的庭院,其上接天宇,其下承大地,而人居其中。中国人这种天、地、人三才共生的观念,使得我们能够长期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生生不息。  现在中国正在步人城市化的

8、过程中,很多城市环境的建设越来越失去原来统一的风格和自己的地方特色,城市里众多的现代建筑d王越来越彼此不相协调,继承中国传统的营造思想会给我们现在复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