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地铁二号线公纪区间渡线大跨度隧道设计与施工

广州地铁二号线公纪区间渡线大跨度隧道设计与施工

ID:19334566

大小:25.21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0-01

广州地铁二号线公纪区间渡线大跨度隧道设计与施工_第1页
广州地铁二号线公纪区间渡线大跨度隧道设计与施工_第2页
广州地铁二号线公纪区间渡线大跨度隧道设计与施工_第3页
广州地铁二号线公纪区间渡线大跨度隧道设计与施工_第4页
广州地铁二号线公纪区间渡线大跨度隧道设计与施工_第5页
资源描述:

《广州地铁二号线公纪区间渡线大跨度隧道设计与施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广州地铁二号线公纪区间渡线大跨度隧道设计与施工【摘要】广州地铁二号线公纪区间渡线大跨度暗挖隧道目前是我国地铁区间隧道中采用浅埋暗挖法施工的最结构采用全包防水.按喷锚构筑法原理进行设计和施工,复合式衬砌形式。该隧道段地理位置重要、地质条件复杂。【关键词】广州地铁浅埋暗挖大跨渡线隧道隧道设计施工1隧道概况隧道位置广州地铁二号线公园前站至纪念堂站区间隧道从公园前站北端经人民公园、穿府前路,从广州市人民政府旁经连新路,穿东风路,与纪念堂站相接,全长614m,该区间除左右正线外,地铁二号线与一号线在此区间设联络线及存车线,存车线与右线间设东南渡线。由于受线型控制,周边环境的制约,以及从地质条件、

2、结构形式、结构受力等多方面综合分析,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在DK14+177.77-DK14+207.27长29.5m段形成四线交汇大跨度隧道,定义为渡线隧道。该段隧道两端分为分修的单线隧道和双线隧道(单线隧道和双线隧道间净距最小处仅0.85m)。为方便施工和加,陕施工进度,在DK14+199.27—DK14+207.27段没8.0mmx20.5m的圆端形竖井。则在DK14+177.77—DK14+199.27长21.5m段采用暗挖法施工。该段渡线暗挖隧道位于连新路与府前路的交汇处,广州市政府右前侧,地理位置重要。隧道拱顶埋深约15.0m。隧道结构基本处于含砾粗砂岩的强风化带和全风化带中

3、。要求地表沉降最大不超过30mm,隆起量最大不超过10nlm,施工不得对市政府办公有影响。1.2工程地质概况该段属珠江I级堆积地,地形较平缓,地面街道较窄。该段隧道所处地层主要为白垩系上统三水组康乐段砂岩中,拱部主要为全风化、强风化带。由上至下地层分述如下:(1)人工填土(Q4m1):为素填土和杂填土,成份杂,由碎石、砖块及生活垃圾和粘性土等组成,呈松散~稍密状,潮湿,局部有架空现象,属I级土。(2)冲积—洪积土层:由冲积、洪积作用形成的粘性土(包括粉质粘土,粘土)和粉土组成。粘性土呈可塑~硬塑,粉土呈稍密~中密状,均匀,粘性强。属Ⅱ级松土。(3)残积土层{Qe1):由残积作用而形成的

4、粉质粘土、粉土组成。粉质粘土以粘粒为主,粘性强;粉土以粉粒为主。湿—稍湿,由基岩风化而成,含粉砂粒,夹全风化和强风化岩块。为呈硬塑—坚硬状的粉质粘土以及呈中密-密实状的粉土,属Ⅱ级松土。以上三层土底层距隧道拱顶距离为4~5m。(4)岩石全风化带:棕红色,岩石已风化成土柱状或土块状,稍湿,较密实、坚硬;岩石组织结构已基本破坏,但可辨认;风化不均匀,局部夹强风化岩块。属Ⅲ级硬土。(5)岩石强风化带:棕红色,主要由白垩系康乐段粉砂岩、泥质粉砂岩、中砂岩等组成;岩石组织结构已大部分破坏,但尚可清晰辨认,矿物成分已显著变化;风化裂隙发育,岩体破碎;钙质、泥质胶结,岩芯呈碎块状、饼状,也有呈土状,

5、岩质软,属Ⅳ级软石。(6)岩石中等风化带:棕红色、暗红色,方含砾砂岩、泥质粉砂岩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岩石组织结构部分破坏,矿物成分基未变化,—般有风化裂隙及构造裂隙,岩芯—般呈柱状,也有碎块状、饼状;钙质、泥质、铁质胶结,岩质坚硬,完整性好,胶结程度好;属V级次坚石。隧道所处段的围岩级别为V级。1.3水文地质本段隧道地下水有贮存于第四系覆盖层中的孔隙水和贮存于基岩中的裂隙水。地下水位埋深1.30-3.10m。第四系冲积—洪积土层和残积土层,含水贫乏,透水性较差,富水性较小,属于相对不透水层。强风化带和中等风化带岩石,风化裂隙、构造裂隙和节理相对发育,岩石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强风化带和中等风

6、化带内。抽水试验所得渗透系数(K)为o.04m/d。经水质分析,确定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以及其中的钢筋无侵蚀陛。1.4地震烈度根据国家1991年地震基本烈度区划图(1:400万),广东省1990年地震烈度区划图(1:80万),本段隧道工程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2隧道建筑限界及主要设计原则2.1建筑限界隧道内净空的确定主要从列车运行建筑限界、结构的适当富裕量以及结构的受力、变形等方面综合考虑。隧道内净空近似于一个平放的“鸡蛋”,净宽19.112m(隧道开挖宽度为21.6m),净高11.697m(仰拱底至拱顶),宽高比约为1.6:1,采用七心圆(如图1)。.2主要设计原则(1)按《铁路隧道喷锚

7、构筑法》进行设计和施工,采用复合式衬砌形式。(2)隧道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量控制在30rani以内,隆起量控制在10mm以内。(3)隧道结构按共同变形理论进行力学分析和计算。初期支护与地层共同承受施工期间的围岩压力,二次衬砌承受30%的围岩压力和全部静水压力。(4)二次衬砌配筋以强度和裂缝宽度控制计算,要求最大裂缝宽度允许值为:迎水面0.2mm、背水面0.3mm。(5)隧道结构按Ⅶ度地震烈度进行抗震验算并设防。(6)隧道防水等级55--级,初支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