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急救知识讲座课件_1

现场急救知识讲座课件_1

ID:19379184

大小:418.00 KB

页数:56页

时间:2018-09-26

现场急救知识讲座课件_1_第1页
现场急救知识讲座课件_1_第2页
现场急救知识讲座课件_1_第3页
现场急救知识讲座课件_1_第4页
现场急救知识讲座课件_1_第5页
资源描述:

《现场急救知识讲座课件_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现场急救知识讲座第一章现场急救的基本技术现场急救的基本要求:1、急救技术应尽量徒手操作2、操作要简单易行3、效果必须确实可靠4、救护人员尽量要少第一节通气正常人的呼吸:成人14—18次/分钟儿童30次/分钟新生儿40—50次/分钟一、通气障碍的原因:1、舌根后坠2、呼吸道炎症3、呼吸道异物二、通气的方法:1、呼吸停止的病人必须采取仰卧位。舌根后缀通用的方法仰头举颌法。2、气道异物排出的方法:①手指清除法②海姆利希法第二节止血、包扎、固定和搬运一、止血正常人的血容量约5000毫升,如出血量达800—1000毫升,或急性出血达血容量的20%,就会引起出血性休克,危及生命。(

2、一)出血的种类:1、动脉出血2、静脉出血3、毛细血管出血:从创面外渗,不易找到出血点,可以自凝(二)止血的方法1、指压止血法:为临时止血常用的方法2、加压包扎止血法3、止血带止血法:止血的时间每隔1—1.5小时松一次止血带,每次松5—10分钟4、填塞止血法5、结扎止血法二、包扎现场包扎要就地取材:毛巾、包布、手绢、衣服等代用。(一)包扎的种类1、绷带包扎:石膏绷带、软绷带2、三角巾包扎3、多头带包扎4、丁字带包扎三、固定(一)固定的目的:1、保护骨折周围软组织2、防止变形及并发症,保护器官功能(二)固定的材料和注意事项常用的材料:木质或金属夹板、充气夹板、竹杆、木棍、雨

3、伞注意事项:固定时至少要包扎环绕两处,最好固定伤处上下关节。骨折固定的时间最好在伤后15—30分钟固定,松紧要合适,摸一下远端的动脉,指甲是否发凉或变紫,有则表示绑得过紧。(三)临时固定的方法:1、上肢骨折的固定2、下肢骨折的固定3、脊柱骨折的固定:颈椎骨折的固定、胸腰椎骨折的固定四、搬运(一)搬运的工具:担架和硬板床(二)搬运的方法抬担架病人头要向后,足要向前,抬担架的人的步伐要一致,过台阶、上桥时前面的人手要放低,使病人保持水平状态。第二章心肺复苏基础知识:心脏的位置、功能一、心跳呼吸骤停常见原因:1、突然的意外事故2、急性中毒3、心血管病4、严重的代谢紊乱5、严重

4、感染和休克6、神经系统疾病第一节心跳呼吸骤停的原因和判断二、心跳呼吸骤停的判断(一)、心脏骤停的判断:1、意识突然丧失2、面色苍白转为青紫3、大动脉波动消失(颈动脉和足动脉)4、瞳孔散大5、呼吸呈叹气样(二)、呼吸骤停的判断:在打开气道的前提下,判断病人有无呼吸,通过看、听和感觉来判断呼吸,病人的胸廓无起伏,将耳朵在病人鼻孔前听不到呼吸声,也感不到气体流出,可判断呼吸停止。三、心跳呼吸骤停对脑组织的影响脑细胞发生不可逆死亡的时间为4—6分钟第二节现场心肺复苏的步骤和技术构成心肺复苏的三大要素:口对口呼吸法、胸外心脏按压法、体内电击除颤法。正常人心率60—100小儿心率1

5、20成人潮气量(肺活量)400—600毫升,深吸一口气可达800—1200毫升。吹气量不能小于800毫升或大于1200毫升。防止胃扩张和胃返流。一、具体操作步骤:(一)单纯心脏骤停抢救的方法1、胸前区叩击法2、胸外心脏按压法操作方法:①胸外按压的位置,成人在剑突上两横指处,婴幼儿为两乳头连线与胸骨正中线交点下一横指处;②按压的幅度,成人应使胸骨下陷4—5厘米,婴幼儿应使胸骨下陷2—3厘米;③按压的频率,成人为80—100次/分钟,婴幼儿为100—120次/分钟。(二)单纯呼吸骤停抢救的方法在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做人工呼吸。1、口对口呼吸法(口能张开)2、口对鼻呼吸法(牙关

6、紧闭)3、口对口鼻呼吸法呼吸的次数,开始时每4秒钟吹气一次,一分钟后每5秒钟吹气一次。(三)呼吸心脏都停止抢救的方法单人做心肺复苏,每按压15次吹气2次;两人操作,每按压15次吹气2次。第三章急性中毒第一节一氧化碳中毒一、病人的临床表现:大小便失禁,瞳孔先小后大,皮肤粘膜呈樱桃红色。二、急救措施:1、加强现场抢救 2、纠正缺氧 3、促进脑细胞功能 4、防止并发症三、预防要点:加强宣传教育。一、中毒机理:天然气的主要成份是甲烷,空气中甲烷浓度达25%以上时导致人缺氧,主要损害脑神经和呼吸中枢。二、主要的临床表现:嗜睡、昏迷、呼吸困难。三、急救措施: 1、脱离现场 2、纠正

7、缺氧 3、禁止用吗啡和肾上腺素四、预防要点: 1、加强宣传教育 2、热水器不能与淋浴同室第二节天然气中毒第三节石油液化气中毒一、中毒机理:石油液化气的主要成份是丙烷、丙烯、丁烷、丁烯等,丙烯、丁烷、丁烯有麻醉作用,高浓度可引起窒息。丙烷对眼、鼻及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吸入高浓度的液化气可引起缺氧窒息。皮肤接触液化气可因强烈的挥发作用而降低局部皮温,导致冻伤。二、主要的临床表现:麻醉状态,步态蹒跚或大小便失禁,呼吸快而弱,甚至停止呼吸,皮肤接触者局部痛、木、白,皮温低,重者冻伤。三、急救措施: 1、脱离现场 2、纠正缺氧 3、预防和治疗脑水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