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病害防治技术

猕猴桃病害防治技术

ID:19402748

大小:36.42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10-01

猕猴桃病害防治技术_第1页
猕猴桃病害防治技术_第2页
猕猴桃病害防治技术_第3页
猕猴桃病害防治技术_第4页
猕猴桃病害防治技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猕猴桃病害防治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猕猴桃病害防治技术猕猴桃病害防治技术2011-03-2517:38:35

2、分类:北方果树病害防治

3、标签:孢子猕猴桃侵染发病病害

4、字号大中小订阅猕猴桃病害防治技术北方果树病害防治2007-12-1010:08:34阅读242评论1字号:大中小订阅一猴桃蔓枯病Yangtaodead-arm症状主要为害枝蔓,病斑多在剪锯口、嫁接口及枝蔓分叉处产生红褐色至暗褐色不规则形的组织腐烂,后期略凹陷,上生黑色小粒点,即病菌分生孢子器,潮湿时小粒点上涌出白色孢子角,病斑沿枝蔓向四周扩展后致病部以上枝梢枯萎,逐渐死亡。是江苏和山东等省猕猴桃生产上的重要病害。病梢率常达30%以上。病原Phom

5、opsisviticola(Sacc.)Sacc称葡萄拟茎点霉,属半知菌类真菌。异名FuscicoccumviticolumReddick,称葡萄生拟茎点霉。有性态为Crypotosporellaviticola(Red.)Shear.称葡萄生小隐孢壳菌,属子囊菌门真菌。在老病斑上可见到子囊壳球形,黑褐色,有短喙;子囊圆筒形至纺锤形,无色;子囊孢子长椭圆形,单胞无色,大小11~15×4~6(μm)。子囊间有侧丝。无性态分生孢子器黑色,200~400(μm),初圆盘形,成熟后变为球形,具短颈,顶端有开口。分生孢子器中产生两种分生孢子。甲型:椭圆形至纺锤形,单胞无色,两端各生

6、1油球,7~10×2~4(μm);乙型:钩丝状,但不萌发。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器在病组织内越冬,春季雨湿后分生孢子器中溢出分生孢子,借风雨飞溅传播,从幼嫩组织伤口侵入,每年抽梢期和开花期出现2个发病高峰,多雨、伤口多易发病,冬春受冻发病重。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明显。中华猕猴桃最感病。防治方法(1)北方不要在低洼易遭冻害的地方建猕猴桃园,(2)选用抗病品种。(3)加强管理,增强树势和抗逆能力,早春注意预防冻害,清除病枝蔓。(4)发芽前采收后树体喷洒波美30石硫合剂,新梢生长期喷1:0.7:200倍式波尔多液1~2次。也可用多菌灵、硫菌灵100倍液涂治。二猕猴桃

7、黑斑病Yangtaoleafblotch症状又称霉斑病。主要为害叶片,多发生在7~9月。嫩叶、老叶染病初在叶片正面出现褐色小圆点,大小约1mm,四周有绿色晕圈,后扩展至5~9(mm),轮纹不明显,一片叶子上有数个或数十个病斑,融合成大病斑呈枯焦状。病斑上有黑色小霉点,即病原菌的子座。严重时叶片变黄早落,影响产量。病原PseudocercosporaactinidiaeDeighton称猕猴桃假尾孢,属半知菌类真菌。子座生在叶面,近球形,浅褐色,直径20~60(μm)。分生孢子梗紧密簇生在子座上,多分枝,长700μm,宽4~6.5(μm)。分生孢子圆柱形,浅青黄色,直或弯,

8、具3~9个隔膜,大小20~102×5~8(μm)。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以菌丝在叶片病部或病残组织中越冬,翌年春天猕猴桃开花前后开始发病。进入雨季病情扩展较快,有些地区有些年份可造成较大损失。防治方法参见猕猴桃轮斑病。三猕猴桃褐斑病YangtaoMycospoerellaleafspot症状病斑主要始发于叶缘,也有叶面。初呈水渍状污绿色小斑,后沿叶缘或向内扩展,形成不规则的褐色病斑。多雨高湿条件下,病情扩展迅速,病斑由褐变黑,引起霉烂。正常气候下,病斑四周深褐色,中央褐色至浅褐色,其上散生或密生许多黑色小点粒,即病原的分生孢子器。高温下被害叶片向叶面卷曲,易破裂,后期干枯

9、脱落。叶面中部的病斑明显比叶缘处的小,病斑透过叶背,黄棕褐色。有些病叶由于受到盘多毛孢菌Pestalotiaspp.的次生侵染,出现灰色或灰褐色间杂的病斑。病原Mycosphaerellasp.称一种小球壳菌,属子囊菌门真菌。子囊壳球形,褐色,顶端具孔口,大小135~170×125~130(μm)。子囊倒葫瓜形,端部粗大并渐向基部缩小,大小32~38×6.5~7.5(μm)。子囊孢子长椭圆形,双胞,分隔处稍溢缩,在子囊中双列着生,淡绿色,9.5~12.5×2.5~3.5(μm)。无性态为Phyllostictasp.称一种叶点霉,属半知菌类真菌。分生孢子器球形或袖子形,棕

10、褐色,大小87~110×70~104(μm),顶端有孔口,初埋生,后突破叶表皮而外露。分生孢子无色,椭圆形,单胞,大小3.5~4.0×2.0~2.5(μm)。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以分生孢子器、菌丝体和子囊壳等在寄主落叶上越冬,次年春季嫩梢抽发期,产生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借风雨飞溅到嫩叶上进行初侵染和多次再侵染。我国南方5~6月正置雨季,气温20~24℃发病迅速,病叶率高达35~57%;7~8月气温25~28℃,病叶大量枯卷,感病品种落叶满地。此病是猕猴桃生长期最严重的叶部病害之一,对产量和鲜果品质影响很大。防治方法(1)冬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