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绵延不绝中华文明(二)多元一体格局和

第四单《绵延不绝中华文明(二)多元一体格局和

ID:19403996

大小:12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9-24

第四单《绵延不绝中华文明(二)多元一体格局和_第1页
第四单《绵延不绝中华文明(二)多元一体格局和_第2页
第四单《绵延不绝中华文明(二)多元一体格局和_第3页
第四单《绵延不绝中华文明(二)多元一体格局和_第4页
第四单《绵延不绝中华文明(二)多元一体格局和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四单《绵延不绝中华文明(二)多元一体格局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四单:《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二):“多元一体”格局与文明高度发展》第一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第一框:三国鼎立与西晋的统一■课程标准:2-2-1列出秦代到清代王朝更替的时序,展现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基本脉胳2-2-2列举秦朝建立后中国古代的重要人物和事件,评析这些人物和事件对历史进程产生的重要影响2-2-3知道从秦代到清代中国历史版图的变化,认识中国历史发展的统一趋势■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主要史实并掌握其历史作用;分析曹操统一北方和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

2、立局面形成原因。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曹操在两次战役中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客观地评价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以及对历史事实和文艺创作的分辨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由分裂割据走向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历史的进步;认识杰出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以及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对自己人生的启迪。■重、难点: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难点: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理解历史的人物的多面性。■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3、诗歌脸谱导入(展示曹操的京剧脸谱)师:大家猜猜这张京剧脸谱描述的是哪一位历史人物?(分学情导入)师:噢,曹操!这位同学知识面真丰富。那么,你了解他吗?你们的课本中学到过吗?你所知道的曹操是个怎样的人物呢?师:噢,不知道!那老师再给大家一个提示,我们七年级的时候学过他写过的诗(《观沧海》),你知道他是谁了吗?他是哪个时期的人物呢?师:确切地说,曹操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而是东汉末年。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小说演义,戏剧编排,是非真假众说纷纭;那也是一段扑朔迷离的历史,正史记录,野史传说,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评价,不同作品有不同的描

4、述。而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来走进这段历史,揭开它的真实面目。师:历史是过去的事情,它是不可能“生:……(有两种可能)生:了解过,七年级的语文诗歌中学到过曹操的诗。生:噢,原来是曹操。生:三国生:……学生虽然没有学习“三国”这段历史,但大都看过电视剧《三国演义》或拼音读物《三国演义》,对三国中的人物及主要故事情节都很熟悉。同时,七年级语文已学习过曹操的诗歌《观沧海》,对曹操也有了不同程度的了解,此导入容易带领学生进入历史情境。6再现”的。那么如何“复活”一段历史呢。纵观人类历史,各个历史事件都离不开当时的人物活动,想要“复活”一

5、段历史,“活化”历史人物无疑是最佳的选择。所以,今天,我们就从曹操这位历史人物入手,走进……(点开课题)。曹操起家之谜师:人们常说,英雄不问出处。然而,曹操的出身相当卑微,他的父亲曹嵩本来不姓曹,姓夏侯氏,为了巴结权贵,认了中常侍(宦官)曹腾为义父,所以冒姓曹。从秦汉以来(尤其东汉)门阀士族一直把持着国家政治,一个人倘若没有好的出身是很难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的。但曹操从来都讳言他这种太监义子的出身,他有一种强烈的自我期待——我虽然出身不高,但是我有本事,我要用自己的本事去改变我的社会地位。(展示“东汉军阀割据图”)师:话说“时势

6、造英雄”,那个年代的时势给了曹操三次机会。第一次,这是东汉末年的时局图,从中你得到了怎样历史信息?师:这就为曹操的起家创造了第一个机会。在从多的割据军阀中,曹操占据黄河中下游以南地区。并且在众多的军阀中开始脱颖而出,与之相抗衡地还有北方的袁绍。这个时候“时势”又给了他第二次机会。(展示材料:公元196年,被董卓劫持到西安的汉献帝在董卓死后,历尽千辛万苦,又回到了当时的首都洛阳。这时的洛阳已经是一片废墟,破败不堪,在洛阳,皇帝和百官的饮食起居甚至形同乞丐。)师:这个时候,曹操和袁绍身边的谋臣都提出了建议,在《三国志》中都有记载

7、。老师在同学们的资料卡中也请语文老师做了翻译。(展示材料:材料一:毛玠生:……(导出:东汉末年政局混乱、军阀割据的历史背景)在本课里,曹操可以说是核心人物,他的历史活动影响了东汉末年乃至三国鼎立的政治格局。鉴于此,我把本课的立足点放在曹操身上,精选了其一生中几个重要的片段,从曹操的故事入手来展现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这段历史,通过后人对曹操的不同描述,在追问中遐想,探究历史的本真。6语太祖(曹操)曰:“……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织,蓄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太祖敬纳(接纳)其言。——《三国志》材料二:沮授说绍(袁绍)云:“

8、宜迎大驾,安宫邺都。挟天子以令诸侯,蓄士马以讨不庭,谁能御之。”……绍弗(不)能用。——《三国志》)师:谋士给曹操和袁绍提出的建议中有哪些相同措施?曹操和袁绍对此的态度一样吗?有何不同?师:“挟天子以令诸侯”为曹操赚取了政治资本。生:……(导出:曹操的殷勤让汉献帝十分感动,他任命曹操为大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