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选修《超然台记》教案及练习

苏教版选修《超然台记》教案及练习

ID:19457843

大小:2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9-27

苏教版选修《超然台记》教案及练习_第1页
苏教版选修《超然台记》教案及练习_第2页
苏教版选修《超然台记》教案及练习_第3页
苏教版选修《超然台记》教案及练习_第4页
苏教版选修《超然台记》教案及练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苏教版选修《超然台记》教案及练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专题三杂记超然台记苏轼编写:卞建容班级姓名学号一、学习目的   1、理解文章中的字词,能够翻译文章中的重点句子.   2、理解文章“游于物外,就无往而不乐”的主旨,感受作者旷达超然的思想感情。   3、鉴赏和学习文章“一字立骨”、一线贯串、叙议结合、正反对照的写作方法。   4、品味文章平易秀丽、洋洋洒洒、收纵自如的语言风格。二、资料链接(一)背景介绍苏轼反对王安石变法,为新党所不容,被排挤出朝廷,先任开封推官,继任杭州通判。“三年不得代,以辙之在济南,求为东州守”。宋神宗熙宁七年,被批准改任密州太守。第二年,政局初定,他便开始治园圃,洁庭宇,把园圃北面的一个旧

2、台修葺一新。他的弟弟苏辙给这个台取名叫“超然”。故此,苏轼写了这篇《超然台记》。这是政治失意后精神苦闷的自我排遣。本文说明超然物外,就可以无往而不乐,即把一切事物都置之度外,无所希冀,无所追求,与世无争,随遇而安,就不会有什么烦恼,能成为一个知足常乐的人。这是用庄子“万物齐一”的观点来自我麻醉,以旷达超然的思想来自我安慰。管它什么祸福,什么美丑,什么善恶,什么去取,通通都一样。自己屡遭贬谪,每况愈下,也就不足挂齿,可以逆来顺受,无往而不乐了。(二)作者简介(见《留侯论》学案)(三)结构思路第一段:从正面论述超然物外的快乐。说明“吾安往而不乐”的理由是“凡物皆有可

3、观”。第二段:从反面论述不超然物外必会悲哀的道理,“忧乐出焉”的原因是“物有以盖之”。第三段:叙述移守胶西,生活初安,治园修台,游而得乐的情景。第四段:交代台名的由来,再次点明文章的主旨。(四)文史知识苏轼的思想比较复杂,儒家思想和佛老思想在他的世界观的各个方面往往即矛盾又统一。我们可以人说苏轼一生的思想中,以儒家枳极用世思想为主线,因为自始至终,苏轼一直没有放弃的是为官出仕实现他的政治抱负。而佛老思想只不过是他在政治上将儒家思想碰得头破血流之时用来抚慰心灵的清风明月,其豪放之气仍在,虽佛老思想本在消极,但东坡之术,恰能以消极显积极,借佛道之柔,托儒家之刚,“猛

4、虎细嗅蔷薇”,也正是苏词独特之美!佛道二家超然物外,与世无争,洒脱自然,逍遥飘逸,取其为柔;而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乃用世之道,取其为刚。刚则易折。将儒释道融为一体,刚柔相济,这才是完整的苏轼,才能开创北宋文学滔滔如长江大河般的气势!三、文言知识归纳1、正字音玮丽()啜漓()舟楫()采椽()杞菊()期年()城郭()撷取()秫酒()慨然()指数()倏忽()作揖()瓮牖()飒爽()园圃()脱粟()骋骛()()睥睨()()2、通假字(1)餔糟啜醨,皆可以醉(2)而庇采椽之居(3)出没隐见3、重点实虚词(1)苟有可观,皆有可乐(2)人之所欲无穷(3)美恶之辨战乎中(

5、4)如隙中之观斗(5)夫所谓求福而辞祸者(6)始至之日,岁比不登(7)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8)美恶之辨战乎中(9)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10)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11)释舟楫之安(12)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13)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14)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4、一词多义(1)斋厨索然,日食杞菊(2)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3)南望马耳、常山(4)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5)北俯潍水,慨然太息(6)且名其台曰“超然”(7)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8)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9)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10)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

6、11)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12)冈陵起伏,草木行列5、特殊句式(1)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2)而其东则卢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3)夫所谓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4)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5)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江苏省海安中学08高三语文综合练习九)范冉,字史云,陈留外黄人也。好违时绝俗,为激诡之行。与河内王奂亲善。奂后为考城令,境接外黄,屡遣书请冉,冉不至。及至迁汉阳太守,将行,冉乃与弟步赍麦酒,于道侧设坛以待之。冉见奂车徒络绎,遂不自闻,惟与弟共辩论于路。奂识其声,即下车与

7、相揖对。奂曰:“行路仓卒,非陈契阔之所,可供到前亭宿息,以叙分隔。”冉曰:“子前在考城,思欲相从,以贱质自绝豪友耳。今子远适千里,会面无期,故轻行相候,以展诀别。如其相追,将有慕贵之讥矣。”便起告违,拂衣而去。桓帝时,以冉为莱芜长,遭母忧,不到官。后辟太尉府,以狷急不能从俗,常佩韦于朝。议者欲以为侍御史,因遁身逃命于梁沛之间。推鹿车,载妻子,捃拾自资,或寓息客庐,或依宿树荫。如此十余年,乃结草室而居焉。所止单陋,有时粮粒尽,穷居自若,言貌无改。闾里歌之曰:“甑中生尘范史云,釜中生鱼范莱芜。”后为三府所辟,乃应司空命。是时西羌叛,黄巾作难,制诸府掾属不得妄有去就。

8、冉首自劾退,诏书特原不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