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美学个案分析ppt课件

设计美学个案分析ppt课件

ID:19466812

大小:5.97 MB

页数:29页

时间:2018-10-02

设计美学个案分析ppt课件_第1页
设计美学个案分析ppt课件_第2页
设计美学个案分析ppt课件_第3页
设计美学个案分析ppt课件_第4页
设计美学个案分析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设计美学个案分析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设计美学个案分析6.4.1中国人对色彩的认识太极图俗称阴阳鱼。从视觉上,太极图形展现了一种互相转化,相对统一的形式美。后世的许多中国民族图案也采用这种一正一反组合方式。单从色彩上来进行分析,发现中国人在色彩上对黑白两色的钟爱。1.“五色”与“五行”“五色”一词最早在战国时期被提出。《周礼·考工记》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说明五色的内容:“画缋之事:杂五色。东方谓之青,西方谓之白,南方谓之赤,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这一配色理念和审美观念体现了中国传统色彩理论特定的象征意义,并且每个色相各对应了天地东西南北。“色”上升到了哲学

2、层面,赋予“五色”以“五行”之宇宙起源论与道德论的涵义。中国建筑中的门和柱子,通常使用红和黑两种颜色。从五色审美的角度推断,柱子和门窗是由木材所制,与之相生的是火与水,而与之相对应的色彩是红黑两色。2、儒家的色彩观儒家色彩美学思想把色彩美与“仁”、“德”、“善”等道德规范联系起来。从“礼”的规范出发,最终实现“仁”的目的,极力维护周时建立的色彩典章制度。儒家赋予色彩以美学思想。儒家认为色彩之美在于其装饰暗示了人的美德,这种类比思维方式对中国色彩观念的影响非常大。如我国戏剧脸谱中的色彩,不同色彩寓意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品德。红色表

3、示忠勇,黄色表示刚猛,黑色表示刚直不阿,白色表示奸诈阴险。这种把色彩与人的道德伦理联系起来的色彩观是中国独有的现象。3、道家的“色”道家主张淡泊无为的思想,在色彩上追求自然的平淡的朴素之美。道家认为五色生于无色,五色与白(无色)相生、相和。所以阴阳高于万物,黑白高于五色。道家选择黑色和白色为道的象征色彩,认为黑白是高居于其他一切色之上的色,有无相生。道家对黑白色彩的使用集中的体现了中国的人文思想,奠定了黑白在中国绘画用色中的重要地位。道家的这种“有无相生”、“黑白相生”的观念对文人绘画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4、佛教的“色”佛教认

4、为,一切事物的现象都是依因缘存在而无实体性的,所以说,色尘事物,一切皆空,色即是空,这里的空与道教的无的意思有相似之处,这可以看出中国的“色”的哲学特征。佛教传入我国的同时也带来了佛教色彩观,与中国“五色”体系交流融合,创造了中国古代壁画的辉煌。从克弥尔千佛洞到敦煌莫高窟,无处不感受到中西绘画的色彩观的交织融合的精神内涵。中国传统的色彩观有如下特征:中国的色彩观与中国的儒道释的哲学有直接的联系,所以色彩的内涵比较丰富,具有极强的象征性和伦理特征。中国的色彩是抽象的总结,不是对客观现实的描摹,因此色彩的选用并不是模仿自然,而是一种

5、意蕴的表现。尤其是水墨画中的黑与白的使用更是如此。中国传统色彩更多注重抽象的含义,色彩往往带有象征含义,所以不能以是否符合客观对象作为评价色彩的标准。6.4.2西方的色彩观构架在基督教精神色彩象征意义之上的色彩观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色彩观伴随着基督教产生,西方人开始全面复苏色彩感觉的丰富表现性。象征基督教精神的色彩成为古代西方各民族运用色彩的主要精神内容和依据。他们把天国描绘成闪耀着各种宝石般光彩的理想世界。除了运用白、黑、黄、蓝、绿、紫色之外,在绘画中大量地使用金色,象征天国的光明,上帝的智慧。在经历了欧洲人称为“黑色时期”的中

6、世纪后,西方人的色彩感觉又进入了一个更明显的自觉程度。从文艺复兴到十九世纪初,西方色彩画家以色彩明暗对比为主,在充分表现物象的色彩稳定性同时,精化了他们内在色彩感觉机能,从而使西方人对色彩认识又向前迈进一步。1666年,英国科学家牛顿把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然后投射到白色屏幕上,显出一条象彩虹一样美丽的色光带谱,分别是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这就是著名的牛顿色相环。牛顿色相环奠定了西方色彩理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又发展成10色相环、12色相环、24色相环、100色相等。色立体是借助于三维空间来表示色相、纯度、明度的概念。美

7、国的色彩学家孟塞尔,1915年就出版过《孟塞尔颜色图谱》,1929年和1943年又分别经美国国家标准局和美国光学会修订出版《孟塞尔颜色图册》。1921年,德国化学家奥斯特华德出版了一本《奥斯特华德色彩图示》,后被称为奥氏色立体。这些研究及建立在严格的科学依据上,直至今天,色环仍作为调色的依据广泛使用。牛顿的《光学七色体系》、歌德的《色彩论》等这些色彩的科学理论认识帮助西方人打开了一个过去色彩感觉未知的新领域。20世纪中叶,瑞士色彩学大师约翰内斯·伊顿继承了德国诗人歌德、画家龙格、美术史家贝措尔德、法国化学家谢弗勒尔等人的色彩思想

8、,将其发展成为系统的色彩美学体系。不论西方色彩理论如何发展,其色彩观与中国的色彩观不同有着根本的不同。由此可以看出,西方的色彩是把色彩拆分、重组,并利用视觉错觉创造视觉形象,制造真实的假象,在二维空间中表现色彩的空间。6.4.3中国绘画色彩与西方绘画色彩1.中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