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现代西方哲学》课件

北大《现代西方哲学》课件

ID:19468644

大小:1.76 MB

页数:139页

时间:2018-10-02

北大《现代西方哲学》课件_第1页
北大《现代西方哲学》课件_第2页
北大《现代西方哲学》课件_第3页
北大《现代西方哲学》课件_第4页
北大《现代西方哲学》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北大《现代西方哲学》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现代西方哲学WesternPhilosophyafterHegel“现代西方哲学”课程安排第一讲现代西方哲学概论;第二讲叔本华(一);第三讲叔本华(二);第四讲尼采(一);第五讲尼采(二);第六讲柏格森;第七讲杜威;第八讲波普;第九讲维特根斯坦;第十讲胡塞尔;第十一讲海德格尔(一);第十二讲海德格尔(二);第十三讲海德格尔(三);第十四讲罗尔斯;第十五讲罗蒂。第一讲现代西方哲学概论IntroductiontoWesternPhilosophyafterHegel一、现代西方哲学的新趋向1.从“形而上学”到“后

2、形而上学”⑴传统形而上学:本体形而上学和主体形而上学。特征:逻各斯中心主义⑵后形而上学:反逻各斯中心主义。两种倾向:向东方哲学靠拢;向前苏格拉底哲学回归2.从“认识论转向”(epistemologicalturn)到“语言学转向”(linguisticturn)3.从“现代主义”(modernism)到“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对现代主义的理性、主体、真理、进步等观念进行解构。4.从“认识主体”到“知、情、意统一的整体的人”:人首先不是进行认识的动物,而是“生存在世”的存在者。5.从“意识

3、哲学”到“无意识(本能)哲学”:对“无意识”、“身体”、“本能”的关注。二、欧洲大陆哲学与英美分析哲学1.从历史渊源上看,这两大阵营仍然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哲学、唯实论和唯名论、近代唯理论和经验论哲学的继续。2.大陆哲学与分析哲学不是两种不同的哲学思潮,而是“做哲学”的两种不同的风格。刺猬型和狐狸型3.两大潮流的汇合三、学习西方哲学的五大法门一、在东西方哲学的比较中把握西方哲学的基本特点二、在哲学与哲学史的关系中明确学习哲学(史)的目的和意义三、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梳理西方哲学(史)的基本线索四、在哲学家的原著

4、中品味原汁原味的思想盛宴五、在同情与批判中展开与历史上哲学家的对话第二讲叔本华(一)一、思想来源:柏拉图、康德、 奥义书(一)柏拉图的理念论1.理念或型:一切可感的东西都是流变的,而每一类可感事物的背后都有一个“理念”或“型”,这些“理念”或“型”却是永恒不变的。现实世界中的马成千上万,处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之中,但它们都来自一个统一的马的“理念”或“型”,它超越时间和空间。2.理念与具体事物的关系:一方面,理念和具体事物是分离的,就是说,理念可以脱离具体事物而存在。而且,理念是时间在先的,在事物产生以前,理念

5、就已经存在了。另一方面,具体事物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们和理念发生关系的结果。这种关系主要有两种;分有和模仿。(二)康德的“现象”与“物自身”1.现象即我们所经验到的世界或者说是向我们所呈现的世界,是科学知识可以达到的领域。2.“物自身”或“本体”:(1)作为感觉的外部来源。这种意义上的物自身是在我们之外、刺激我们的感官、引起我们的感觉的东西,但不可知。(2)作为一种限制性概念。康德用它限制我们的认识,使认识只能停留在现象界。3.康德的哥白尼革命:科学知识应当是“先天综合判断”,就是说,科学知识由两部分构成:先

6、天的部分提供具有普遍性、必然性的知识形式,综合的部分提供后天的质料。科学知识的形成不是被动的主体适应、符合外部对象的过程,而是主体用先天的形式去整理、综合和统一杂多的质料的过程。知识的形式包括:时间、空间和因果性等十二范畴。这些形式只适用于现象,不适用于物自身。(三)印度奥义书哲学(一)在《奥义书》中,“大梵”或“自我”是宇宙的最高本体,它是世界万物的创造者,甚至诸神也是它的造物。(二)“大梵”或“自我”既创造万物,又隐于万物之中。所以,一切看似不同的事物实际上都是那惟一的“大梵”或“自我”的表现形式,在这个

7、意义上,一切都是“大梵”或“自我”。(三)人生痛苦的根源在于:我们的“小我”不能认出隐于万物和我们自身之中的“大梵”或“自我”,从而与之合一,而是到处看到“不同”和“差异”,于是,处处被欲望拖着走,落入生死轮回。(四)要摆脱轮回之苦,就必须把目光从外在收回来,从自身内部发现自我的奥秘。到了这种境界,一切差别都消失了,甚至父母不再是父母,世界不再是世界,神灵不再是神灵,举目所见皆为“大梵”。二、世界作为表象(TheWorldasRepresentation)1.世界是我的表象:世界即是我所知觉到的样子2.表象世

8、界的形式:主客分立(客体在时空中,因而表现为杂多;主体在时空外,不可知)3.直观表象和抽象表象:前者包括整个可见的世界或全部经验,旁及经验所以可能的诸条件;后者指概念,概念是“表象之表象”4.客体除了主客分立这一首要的、本质的形式之外,还有次一级的其他从属形式即根据律,它有“四重根”。⑴变化的充足理由律:物理对象⑵认识的充足理由律:概念⑶存在的充足理由律:数学对象⑷行为的充足理由律:自我三、世界作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