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城乡居民家庭收入

有关城乡居民家庭收入

ID:19473134

大小:67.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9-28

有关城乡居民家庭收入_第1页
有关城乡居民家庭收入_第2页
有关城乡居民家庭收入_第3页
有关城乡居民家庭收入_第4页
有关城乡居民家庭收入_第5页
资源描述:

《有关城乡居民家庭收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城乡居民家庭收入核查机制的调研报告沙坪坝区石井坡街道林波一、社会救助对象的认定二、城乡居民家庭收入核查机制目前在我地区的现状三、现行城乡居民家庭收入核查机制的利弊四、其他国家和地区关于家庭收入核定的经验五、城乡居民家庭收入核查机制调查结果及分析六、我地区低收入家庭收入核实工作的对策及建议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各项目中出现最早的一种制度,是社会福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功能是为满足贫困者及其家庭成员基本生活需要而提供社会认可的物质帮助或精神救助。自从1997年,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建立城市居民最低

2、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下发以来,我国的社会救助工作已形成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核心,以医疗、教育、住房、司法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以慈善救助、社会互助和临时救助为补充的新型社会救助框架体系,为困难群体构筑起最后一道“安全网”。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救助项目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救助标准不断提高,取得了明显成效。做好社会救助工作,对于调整资源配置,实现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社会救助对象的认定随着社会结构的快速变化,各种社会利益关系趋于复杂,由于贫富差距

3、扩大、人口流动、征地拆迁、企业改制、社会管理缺位而产生的各类矛盾愈加突出,困难群体的保障是社会救助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准确核定家庭收入是保证社会救助底线公平的关键。社会救助对象有其限制性,以家庭收入情况作为社会救助的准入标准,即根据维持基本生活需求的标准设立一条保障线,收入水平低于此线的家庭有权利得到国家和社会按照法定程序和标准提供的各类救助,从而保证社会救助的资金趋向合理性。按照本地区现行的社会救助政策,居民家庭人均收入是申请享受相关社会救助的重要条件,是划分受助者与非受助

4、者的基准。因此,居民家庭收入的准确认定,成为做好社会救助工作的基础和关键。其中随着社会的发展,居民收入类型日趋多样,居民家庭收入核对难度越来越高,传统的入户查看、邻里访问核对机制面临着严峻挑战,已经不能真正掌握居民的实际经济状况。建立科学合理的低保家庭收入核查机制、动态救助机制,一方面可以提高社会救助的准确率,消除社会上部分群众二、城乡居民家庭收入核查机制目前在我地区的现状目前在我地区,家庭收入主要对《重庆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申请审批规程》里面规定的项目进行初审、审核,审核无疑问的予以上报。在

5、审核过程中,社会救助工作人员所采用的主要有以下方式:1.对申请人提交资料的核查申请享受社会救助必须由申请人提交家庭收入证明,作为家庭收入的认定依据。目前家庭收入证明一般由以下材料构成:有工作单位的,提供用人单位劳资部门出具包含工资、薪金、奖金、津贴、补贴及其他劳动所得在内的收入证明原件;领取养老金、基本生活费、遗属生活补助费、定期定量救济金、各类保险金、一次性安置费、经济补偿金的,提供与原件核对后的领取证件或有关凭证复印件;非农业户口,在劳动就业年龄(男18-60周岁,女18-50周岁)内,有劳

6、动能力的无业人员,提供下岗失业证明;夫妻离异有赡养、抚养、扶养关系的,提供与原件核对后的离婚证、离婚协议、离婚判决书或调解书复印件;直系亲属间有赡养、抚养、扶养关系的,提供赡养、抚养、扶养人的收入证明;有财产租赁、转让或变卖收入的,提供租赁、转让或变卖协议(合同、票据);家庭成员中有农业人口的,提供由当地人民政府出具的人均收入证明原件。申请人提交的资料,基本囊括了申请人目前的收入。目前对于申请人提交的家庭收入证明,由各级人民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公证机关出具的证明,与原件核实无误以后予以采纳;由用人

7、单位、民间团体和个人出具的证明,由工作人员进行进一步核实,核实多采用上门走访、电话求证的方式,对于核实无误的,予以采纳。2.通过其他资源核查(一)通过公开社会信息核查。目前我街道可以通过经保网对申请人的社会保险缴纳情况进行查询,从而更准确地了解申请人的就业信息。(二)通过入户调查和邻里走访。对于社会救助的申请人,社会救助工作人员在接受其申请时要进行入户调查和邻里走访,以确定申请人的生活状态是否符合救助条件,了解申请人提供的证明材料是否真实可靠。(三)通过群众反馈信息核查。目前社区对享受社会救助的

8、人员信息采用张榜公示的形式进行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对群众反馈的信息,由社会救助工作人员进行进一步核实,以确定真实性。三、现行城乡居民家庭收入核查机制的利弊目前,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基本采取差额保障的方式,即根据贫困群体的家庭月人均收入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差额进行补差,由早期统一的定额救助转化为精细化的差额救助,此种救助方式对救助对象的收入认定要求更为严格,操作更为复杂。现行的城乡居民家庭收入核查方式,有一定的全面性和客观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申请人当前的生活状态和家庭收入,但总体来说处于比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