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课模式实践研究

复习课模式实践研究

ID:19475541

大小:35.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0-02

复习课模式实践研究_第1页
复习课模式实践研究_第2页
复习课模式实践研究_第3页
复习课模式实践研究_第4页
复习课模式实践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复习课模式实践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复习课模式实践研究适应形势,创新发展---研究型复习课模式实践研究区县:____塘沽区学校:___塘沽五中学科:____物理姓名:____杨娟适应形势,创新发展---研究型复习课模式实践研究摘要:据统计,复习课约占课时总量的1/4,然而传统的复习课长期以来存在很多问题。随着研究性学习的提出,复习课模式也出现了多样性。其中"导引--互励--互评"是一种全新的研究型复习课模式。该模式使复习课由"传授"型、"灌输"型向"体验"型、"实践"型转变。这种模式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收到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良好效果。

2、引言:古人云"温故而知新",复习既是对已学知识的系统梳理和重复巩固过程,又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生长点。物理基本知识复习课应达到以下目标:1、通过复习能够深刻地揭示学生在初学时未曾注意到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分散的知识系统化。2、通过复习突出章节的重点,达到既查漏补缺又综合提高的目的。3、通过复习达到克服遗忘,强化记忆的目的。然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复习课就是先整理归纳知识,再进行练习,还有残存在脑海里的"横成片、纵成线",复习效果低下,师生苦不堪言。针对这一现象,为了充分发挥复习课"知新"的功能,笔者认为研究型复习课"导引--互励--互

3、评"式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推广该复习模式是本文的主要目的。一、研究型复习课模式产生背景关于教学模式的一般定义:"所谓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建立在丰富的教学经验基础上的,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比较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其具体可操作的实验活动方式。"[1]近年来,中考内容改革向着注重考查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方向发展,命题思想由知识立意转变为以能力立意,强调利用已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越来越明显地体现出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中考卷的这一变化说明,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运用所学知

4、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已成为对全国基础教育的要求。即使从应试角度来说,不重视研究性学习,中考也要吃亏。研究型复习就是应用研究性学习的理念、方法指导物理复习,也就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尽可能地采取自主性、探索性的复习方式,不仅注意基础知识的复习,也关注自身综合素质提高的一种教学活动。二、传统复习课模式的弊端传统复习课模式主要有讲授模式(填鸭式教学)、提问模式("南南"对话式)、讲解习题模式(题海模式)等,它们的效果常常不尽人意。知识的简单重复并不能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不仅复习效率低而且打消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更不符合从生活走

5、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三、研究型复习在中考复习的可行性 对于中考复习必须按效率最优化原则选择对策,这个对策必须有普遍的优势,对全体有效。所谓面向全体,不是指面向一个笼统的班级,而是指承认个性,通过面向每一个个体来实现面向全体[2]。研究型复习由于其个性化特征而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出自己的位置,分析自己的需要,明确自己的方向,选择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把整个复习变成一次次对知识的体验和对困难的征服,在过程中形成能力。从另一方面说,中学生经过基础的学习,已具备展开初级研究的能力和独自探究的欲望,研究型复习给了他们一

6、只观望自身的第三只眼睛。如果对往届中考成功者进行分析,不难发观,他们都有自己的复习方案、思路和方法,也就是说,他们都自发地采用了研究型复习这一策略。四、本模式结构程序及操作要义  (一)结构程序课前课上互问互答互评  (二)操作要义1.课前教师优化设计教学方案,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将一章或相关联的几章内容,组成有机联系的整体。并预先估计学生会在哪方面出问题。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作业,将要复习的内容,依据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及掌握程度进行归纳和整理。并把这些内容变成问答式的题目,准备课堂上使用。2.课上(1)教师引导学生共同理清知识体系,并

7、鼓励学生按知识体系中的各知识点,提出自己设计的题目,任意指定同班中的一位同学予以解答。同时,对学生所提各种问题,在不偏离既定的知识体系前提下,予以点拨、调整、把握方向,使整堂课有序进行。充分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起到导引的作用。(2)班中每一位同学都充当双重角色,既可充当提问者,又可充当回答问题者。学生为了能够问出独到的问题和准确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都能在课前积极主动复习,精心设计问题。还有一部分同学在课下阅读有关参考读物,来扩充相关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课堂上同学之间的问题互相补充和完善,达到生与生之间的互相激励。在学生互问互答进行过程中

8、,发问者或班内其它同学有权对被提问者回答问题正确与否进行点评,补充或更正。教师对发问者设计问题的新颖性,准确性予以点评,同时,也可随机点评回答问题者所答问题的质量。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问题,每一位学生都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