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基本原理1ppt课件

成像基本原理1ppt课件

ID:19480571

大小:13.08 MB

页数:46页

时间:2018-10-02

成像基本原理1ppt课件_第1页
成像基本原理1ppt课件_第2页
成像基本原理1ppt课件_第3页
成像基本原理1ppt课件_第4页
成像基本原理1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成像基本原理1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CT成像基本原理一、CT机的发明X线影像是把具有三维的立体解剖结构摄成二维的平面图像,影像互相重叠,密度分辨率不高。1969年英国的Hounsfield首先设计成电子计算机体层成像装置(ComputedTomography,简称CT)。1972年这一成果在放射学年会上公布于世。1979年获得了诺贝尔医学生物学奖。CT的优点:1检查方便、迅速而安全,无创伤,无痛苦。2图像是断面图像,密度分辨率高,图像清晰,解剖关系明确,可直接显示X线照片无法显示的器官和病变。3可以获得不同的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的X线吸收系数,以用于定性分析。二、基本名词、概念1.CT值CT值

2、代表X线穿过组织被吸收后的衰减值。每种物质的CT值等于该物质的衰减系数与水的衰减系数之差再与水的衰减系数相比之后乘以1000,即某物质CT值=1000×(u—u水)/u水,,其单位名称为HU,可见CT值不是一个绝对值,而是一个相对值。不同组织的CT值各异,各自在一定范围内波动。骨骼的CT值最高,为1000HU软组织的CT值为20~70HU水的CT值为0(±10)HU脂肪的CT值为-50~-100以下空气的CT值为-1000血肿CT值为50-80Hu物质的CT值反映物质的密度,即物质的CT值越高相当于密度越高。2.像素与体素CT的图像实际上是人体某一部位有一

3、定厚度的体层图像。我们将成像的体层分成按矩形排列的若干个小的基本单元。而以一个CT值综合代表每个小单元内的物质的密度。这些小单元我们称之为体素。 同样,一幅CT图像是由许多按矩阵排列的小单元组成,这些组成图像的基本单元被称之为像素。 体素是一个三维概念,而像素是一个二维概念,像素实际上是体素在成像时的表现。像素越小,图像细节越清晰。窗位是指窗宽上、下限CT值的平均数。因为不同组织的CT值不同,欲观察其细微结构最好选择该组织的CT值为中心进行扫描,这个中心即为窗位。窗位的高低影响图像的亮度:窗位低图像亮度高呈白色;窗位高图像亮度低呈黑色,但在实际操作中尚须兼

4、顾其它结构选用适当的窗位。 总之,如要获得较清晰且能满足诊断要求的CT图像,必须选用合适的窗宽、窗位,否则图像不清楚,还往往难以达到诊断要求,降低了CT扫描的诊断效能。三、CT检查方法1平扫是指不使用任何造影剂的CT扫描方法。包括连续扫描、间隔扫描、重叠扫描、薄层扫描(层厚小于0.5cm,)、靶扫描等。2增强扫描是经血管内注入造影剂后再进行扫描的检查方法。目的是提高病变组织同正常组织的密度差,以显示平扫上未被显示或显示不清的病变;通过病变有无强化和强化类型,对病变组织性质做出判断。注入方法有多种。常用的造影剂有离子型(60%~76%泛影葡胺)和非离子型(O

5、mnipaque、Ultravist等),剂量约50~100毫升;前者价廉,有一些副反应;后者无明显副反应,但价格较贵1.冠状面2.矢状面3.横断面CT扫描层面四、CT工作原理简图五、CT检查体位CT检查体位头先进仰卧、头先进俯卧、脚先进仰卧、脚先进俯卧六、CT的临床应用1.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颅内各种性质的病变,椎管内肿瘤、椎间盘突出等。 2.头颈部疾病:五官、颈部软组织病变。 3.胸部疾病:呼吸、循环系统和纵隔、胸膜、胸壁等病变。 4.腹部及盆腔疾病:消化、泌尿和生殖系统、腹膜、腹膜后疾病。 5.骨骼肌肉系统疾病 6.CT引导下穿刺活检七、CT的特殊功能

6、1.CT重建功能骨三维成像特别适合用于发现复杂性和隐匿性骨折。2.CT血管造影无创伤,检查快捷、舒适:安全性高。适用于诊断脑、颈部、胸、腹部及四肢动脉瘤或夹层动脉瘤、畸形、狭窄性疾病,颅内血管畸形、肺动脉血栓等。3.CT仿真内窥镜(CTvirtualendoscopy,CTVE)无痛苦,易被人接受。用于胃及结肠肿瘤、息肉、憩室、梗阻、炎症;气管支气管肿瘤、息肉、狭窄。4.心脏的CT检查:显示冠状动脉和心腔、瓣膜等结构,显示心脏不同时相的形态,对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粥样硬化斑块是软斑还是硬斑,判断冠状动脉内支架和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疗效。CT检查虽然有广泛的适应性

7、,但并非所有疾病都适合做CT检查,如:胃肠道的炎症和溃疡等,CT检查很难发现病变,故还不能取代常规钡餐检查,更不如内窥镜检查。在血管研究方面,CT血管成像(CTA)的图像质量仍不能超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多排CT拓展了CT在心脏冠状动脉方面的检查空间,但心脏冠状动脉CT检查常受病人心率和屏气配合的限制,若病人不能较长时间屏气或屏气不配合,所做的心脏冠状动脉CT图像大多无诊断价值。CT检查在脊髓、神经系统方面也明显不如MRI检查。CT检查以形态学诊断为主,功能性检查尚处于发展阶段,不能提供生化方面的资料,当体内的某些病理改变其X射线吸收特性与周围正常

8、组织接近时,或病理变化不大,对此CT也无能为力。八、CT分析与诊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