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 论的详细注解

唱 论的详细注解

ID:19489484

大小:4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9-27

唱  论的详细注解_第1页
唱  论的详细注解_第2页
唱  论的详细注解_第3页
唱  论的详细注解_第4页
资源描述:

《唱 论的详细注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唱论(注释)元燕南芝庵著窃闻古之善唱者三人:韩秦娥、沈古之、石存符。帝王知音律者五人:唐玄宗、后唐庄宗、南唐李后主、宋徽宗、金章宗。三教所唱,各有所尚[1]:道家唱情,僧家唱性,儒家唱理。[1]三教所唱,各有所尚,辍耕录本作“三教所尚”。注:道家唱情指唱出情感;僧家唱性指唱出风格和个性;儒家唱理指唱出理趣,通过形象表达含蓄的道理。大忌郑卫之淫声。续雅乐之后,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以其近之也。又云:取来歌里唱,胜向笛中吹。[1][1]此条“又云”以下,辍耕录本移到后面“凡添字节病”一落千丈条的末尾。注:丝:弦乐;竹:

2、管乐;肉:人声。以其近之也:人声更近于自然可以直接传递出人物的内心情感。近出[1]所谓大乐[2]:苏小小《蝶恋花》、邓千江《望海潮》、苏东坡《念奴娇》、辛稼轩《摸鱼子》、晏叔原《鹧鸪天》、柳耆卿《雨霖铃》、吴彦高《春草碧》、朱淑真《生查子》、蔡伯坚《石州慢》、张子野[3]《天仙子》也。[1]近出,辍耕录作“近世”。[2]大乐,辍耕录作“大曲”。[3]张子野,阳春白雪本原作“张三影”,今从辍耕录本。歌之格调:抑扬顿挫[1],顶叠垛换,萦纡牵结,敦拖呜咽,推题丸转[2],捶欠[3]遏透。[1]顿挫,阳春白雪本原作“顿

3、剉”,今从辍耕录本。[2]丸转,元刻本阳春白雪原作“九转”,今从残元刻本阳春白雪和辍耕录本。[3]捶欠,词林须知本作“摇欠”。注:格调:艺术风格;1、抑扬顿挫:抑指声音低婉忧郁,扬指声音高昂激越,顿指声音停顿,挫指声音回转曲折。2、顶叠垛换:歌词在唱时的处理规范的描写,分别指的是演唱中关于顶真句式,重叠句式,堆垛句式,换头句式的处理。(顶真句式:后一句首字用前一句的末字。重叠句式:句式中呈现叠字叠词。如李清照的《声声慢》。堆叠句式:曲词中加若干短语、词语。如关汉卿的《不伏老》。换头句式:同一曲调重复时,将原曲开头

4、部分做变化,换句首。3、萦纡牵结:演唱时所唱旋律的规律。萦:萦绕的意思。歌曲旋律按一定规律重复,韩秦娥最为擅长。纡:与萦相似,也是婉转的意思。牵:引导人演唱,有固定模式让人熟悉,起引导作用。结:旋律的收尾,将即将结束的曲调的节奏突出。4、敦拖呜咽:演唱时声色协调,演唱时刻意压低自己的声音,使声音低沉厚重。拖:拖腔。呜:叹息,哭泣声。咽:与呜相似,意指滞涩,断续的哭声,常用于女性。5、推题丸转:强调演唱时吐字要求,题:主题。丸:与圆相似,字音圆,滑,润,转:与纡不同,类似于穿透音,气沉丹田,音贯头顶,滋阴好像从头顶

5、甩出。6、捶欠遏透:声音的力度控制,指演唱时的四个力度程度。捶:杖打,力度大的意思。欠:缺少力度比捶弱一点,旋律更加活泼动感。遏:力度稍弱,声音柔美。透:力度弱,古文中极端透明,音之透显得无一物,力度弱,似无而有。)歌之节奏:停声,待拍,偷吹,拽棒,字真,句笃,依腔,贴调。注:贴调:不走调。凡歌一声,声有四节:起末,过度,揾簪,攧落。注:搵:按压,擦拭。攧:跌,摔,歌声由亮而低落。凡歌一句,声韵有[1]一声平,一声背,一声圆。声要圆熟,腔要彻满。[1]声韵有,辍耕录本作“句有声韵”,词林须知本作“声自有”。凡一曲

6、中,各有其声:变声,敦声,杌声,啀声,困声,三过声;有偷气,取气,换气,歇气,就气;爱者有一口气。注:指演唱中的运气技巧。杌声:高起。啀声:犬吠。歌声变件,有:慢,滚,序,引,三台,破子,遍子,攧落,实催,全篇。尾声,有:赚煞,随煞,隔煞,羯煞,本调煞,拐子煞,三煞,七煞[1]。[1]七煞,辍耕录本作“十煞”。成文章曰“乐府”,有尾声名“套数”,时行小令唤“叶儿”。套数当有乐府气味,乐府不可似套数。街市小令,唱尖歌倩意。[1][1]此条,辍耕录本移在后面“词山曲海”条的前边,并删去最末二句。注:叶儿:元代口语,相

7、当于现在的流行音乐。叶儿是街市中的实行小令,它是对成文章的乐府而言的,也就是文人的作品文采焕发的曲子是乐府,实景流行的俚曲是叶儿,叶儿的本质以其时尚,也就是从俚俗中见横生的机趣。凡唱曲之门户,有:小唱,寸唱,慢唱,坛唱,步虚,道情,撒炼,带烦,瓢叫。注:小唱:古代俚歌,乐曲体裁之一,由管乐伴奏;后演变成为民间曲艺。也指演唱的艺人,多是女性,执板清唱,并且多是独唱。步虚:步虚是道士在醮坛上讽诵词章采用的曲调行腔,传说其旋律宛如众仙飘渺步行虚空,故得名“步虚声”。步虚词大都寄托了作者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或者对修道生活的追

8、求,曲折地反映了作者对现实世界的不满。但是,大多并未进入后世的道教仪式,为道士在步虚中所吟唱。道情:道情是我国曲艺的一个类别。渊源于唐代的《承天》《九真》等道曲。南宋始用渔鼓、筒板伴奏,故又称道情渔鼓。至清代,道情同各地民间音乐结合形成了同源异流的多种形式,如陕北道情、江西道情、湖北渔鼓、四川竹琴等。道情多以唱为主,以说为辅。有坐唱、站唱、单口、对口等表演形式。凡唱曲所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