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生物学突触ppt课件

神经生物学突触ppt课件

ID:19495596

大小:2.95 MB

页数:47页

时间:2018-10-02

神经生物学突触ppt课件_第1页
神经生物学突触ppt课件_第2页
神经生物学突触ppt课件_第3页
神经生物学突触ppt课件_第4页
神经生物学突触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神经生物学突触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神经生物学南京医科大学生理学系高兴亚Gaoxy@njmu.edu.cn2007年12月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其他神经元的胞体或突起相接触,相接触处所形成的特殊结构称为突触(synapse)。兴奋从一个神经元传递给效应器细胞(如肌细胞或腺体细胞)则通过接头(junction)而实现的。电传递(电突触)传递方式化学传递(突触+非突触化学传递)第二节神经元间信息的传递一、经典突触人类CNS内大约有1014个。脊髓前角神经元平均有2000个突触联系,皮层神经元则因为3万个。突触的分类①轴突-树突式突触②轴突

2、-胞体式突触③轴突-轴突式突触(一)突触的微细结构突触前膜7.5nm突触间隙20~40nm突触后膜7.5nm突触前膜内侧有致密突起与网格形成囊泡栏栅。突触小体轴浆内有较多线粒体和大量含有各种递质的囊泡(突触小泡)。突触后膜上存在相应的特异性受体或化学门控性通道。突触几种特殊形式突触示意图(二)突触的传递过程兴奋传至神经末梢↓突触前膜去极化↓前膜电压门控式Ca2+通道开放↓Ca2+进入突触前膜↓神经递质通过出胞作用释放到突触间隙↓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特异性受体或化学门控式通道↓突触后膜上某些离子通道通透性

3、改变↓某些离子进入突触后膜↓后膜去极化或超极化(突触后电位)电-化学-电的传递过程量子性释放ACh以囊泡包装,整囊泡释放Ca2+作用递质释放的偶联因子,前膜去极化Ca2+内流,然后触发囊泡向前膜移动并释放递质受体(receptor)受体是指细胞膜或细胞内能与某些化学物质(如递质、调质、激素等)发生特异性结合并诱发生物效应的特殊生物分子。位于细胞膜上的受体是带有糖链的跨膜蛋白质分子。激动剂(agonist):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并产生生物效应的化学物质。拮抗剂(antagonist):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但不

4、产生生物效应的化学物质,又称阻断剂。配体(ligand)受体与配体结合的特性①特异性②饱和性③可逆性激动剂拮抗剂配体——受体对应(数个受体亚型)例如:NA--α1、α2、β1、β2、β32.突触前受体(presynapticreceptor):存在于突触前膜,又称自身受体(autoreceptor)如α2受体。大多负反馈控制递质释放。3.根据受体作用机制分为两大家族:①化学(配体)门控通道;②激活G-蛋白和蛋白激酶途径产生效应的受体(多数)4.脱敏现象:受体长时间暴露于配体时,大多数受体会失去反应性,即

5、脱敏现象。同源脱敏(homologousdesensitization)异源脱敏(heterologousdesensitization)神经递质的受体突触后电位(postsynapticpotential)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引起的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具有局部电位的性质。根据突触后膜发生去极化或超极化分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1)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xcitatorypostsynapticpotential,EPSP)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递质→作用于突

6、触后膜上的受体→后膜对Na+和Ca2+的通透性↑→局部膜的去极化→总和达阈电位→动作电位。(三)突触后神经元的电活动变化EPSP总和达阈电位,爆发动作电位(2)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nhibitorypostsynapticpotential,IPSP)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后膜上的Cl-通道开放→Cl-内流→超极化(抑制)突触后膜的电位改变取决于同时产生的EPSP和IPSP的代数和。当突触后神经元的膜电位去极化到阈电位(轴突始段达到52mV左右),就可以引发动作电位。轴突始段是首

7、先爆发动作电位的部位。始段爆发的动作电位向两个方向扩布,逆向扩布的动作电位将刷新神经元胞体的状态。(四)突触后神经元在产生动作电位时的运算过程Threesynapticjunctions,eachreleaseanexcitatoryneurotransmitterspatialsummationThreesynapticjunctions,2arestimulatory,1isinhibitory.spatialsummationIfsubthresholdstimuliareveryfarapart

8、intime,actionpotentialdoesn’toccur.Subthresholdstimuliarrive atthetriggerzonewithina shortperiodoftime.兴奋传至神经末梢↓突触前膜去极化↓前膜电压门控式Ca2+通道开放↓Ca2+进入突触前膜↓兴奋性递质通过出胞作用释放到突触间隙↓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特异性受体或化学门控式通道↓突触后膜上Na+或Ca2+通道开放↓Na+或Ca2+进入突触后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