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ID:19495795

大小:2.50 MB

页数:21页

时间:2018-10-02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_第1页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_第2页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_第3页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_第4页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_第5页
资源描述: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概述♥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是骨组织的慢性化脓性疾病。♥特点是感染的骨组织增生、硬化、坏死、死腔、包壳、瘘孔、窦道、脓肿并存,反复急性发作,缠绵难愈,病程可达数月、数年,甚至数十年。(1)大多数是由于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而形成的。(2)少数慢性化脓性骨髓炎一开始即为亚急性或慢性病变,或开放性骨折合并感染所致。(3)一般认为在发病4周后为慢性骨髓炎,急性炎症消退后,如有死骨、窦道、死腔形成,标志着已演变为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病因病理阶段1.窦道的形成:窦道和骨死腔相延续,其内充满炎性肉芽组织和脓液。2.死骨的形成:受累的骨因缺血而坏死。小的死骨长期存在于死腔中,成为

2、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反复急性发作不易根治的重要原因之一。3.骨包壳和感染性死腔:死骨周围有大量骨膜新生骨产生,包围于原骨干之外,即骨包壳,将死骨、感染性肉芽组织及脓液包围其中,形成骨性死腔。临床将骨包壳形成是否完全作为能否进行病灶清除手术的依据之一。临床表现1.炎症静止期可完全没有症状。局部肢体增粗、变形,可有过长、过短、弯曲等畸形。窦道口常有肉芽组织增生,有时小的死骨可自窦道排出。2.急性发作期局部出现红、肿、热、痛,局部压痛、叩击痛。全身可有发热、畏寒、口渴、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数增多、血沉增快等现象。原有窦道附近皮肤出现有波动的肿块,有明显压痛。有时小死骨片随之流出。实验室检查1、

3、静止期实验室检查无异常表现。2、急性发作期可有白细胞计数增高,血沉增快,血培养可为阳性。X线检查(1)显示骨干不规则增粗、增厚,密度增高,周围有新生的包壳。(2)髓腔变窄或消失,同时有大小不等的死骨,死骨的密度较周围密度为高,有一个至多个破坏空洞透光区。(3)骨质增生和骨质破坏并存,骨质增生大于骨质破坏范围。跖骨创伤性骨髓炎肱骨创伤性骨髓炎慢性骨髓炎X线表现CT检查能清楚的显示空洞、气体、死骨、窦道的位置、范围及周围软组织的变化。慢性骨髓炎CT表现窦道造影应用含碘造影剂进行窦道造影,可了解窦道与骨腔及死骨的关系。慢性骨髓炎窦道造影治疗方法1.支持疗法2.局部制动3.抗生素治疗4.中医药

4、治疗5.手术治疗6.康复治疗抗生素治疗抗生素应用于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急性发作期、手术前的准备和术后。主要目的是预防和治疗炎症的扩散及血行感染。根据脓液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最敏感抗生素。病灶清除后闭合性持续冲洗—吸引疗法,冲洗液中溶入高浓度抗生素,是有效治疗方法之一。近年来有庆大霉素链或先锋霉素链。手术治疗碟形手术。开窗减压病灶清除术。闭合性持续冲洗-吸收疗法。病骨段切除术。松质骨移植术。带蒂肌瓣填充骨腔术。带血管蒂或吻合血管的皮瓣、肌皮瓣移植术。带血管蒂或吻合血管的骨皮瓣移植术。截肢(指、趾)术手术治疗碟形手术。开窗减压病灶清除术。闭合性持续冲洗-吸收疗法。病骨段切除术。松质骨

5、移植术。带蒂肌瓣填充骨腔术。带血管蒂或吻合血管的皮瓣、肌皮瓣移植术。带血管蒂或吻合血管的骨皮瓣移植术。截肢(指、趾)术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碟形手术。开窗减压病灶清除术。闭合性持续冲洗-吸收疗法。病骨段切除术。松质骨移植术。带蒂肌瓣填充骨腔术。带血管蒂或吻合血管的皮瓣、肌皮瓣移植术。带血管蒂或吻合血管的骨皮瓣移植术。截肢(指、趾)术手术治疗碟形手术。开窗减压病灶清除术。闭合性持续冲洗-吸收疗法。病骨段切除术。松质骨移植术。带蒂肌瓣填充骨腔术。带血管蒂或吻合血管的皮瓣、肌皮瓣移植术。带血管蒂或吻合血管的骨皮瓣移植术。截肢(指、趾)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