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件涎腺非肿瘤性疾病

精品课件涎腺非肿瘤性疾病

ID:19508276

大小:6.00 MB

页数:42页

时间:2018-10-02

精品课件涎腺非肿瘤性疾病_第1页
精品课件涎腺非肿瘤性疾病_第2页
精品课件涎腺非肿瘤性疾病_第3页
精品课件涎腺非肿瘤性疾病_第4页
精品课件涎腺非肿瘤性疾病_第5页
资源描述:

《精品课件涎腺非肿瘤性疾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涎腺非肿瘤性疾病发育异常及异位非肿瘤性疾病涎腺炎(急性、慢性)涎石病巨细胞包涵体病坏死性涎腺化生舍格伦综合征涎腺病(变性型涎腺肿大症)1第一节、涎腺非肿瘤性疾病学习要求:掌握:急性及慢性涎腺炎、慢性复发性腮腺炎的病理;涎石病的病理及涎石形成的过程;舍格林综合征及变性型涎腺肿大症的病理所见。熟悉:舍格林综合征及变性型涎腺肿大症的发病因素。了解:涎腺炎、舍格林综合征及变性型涎腺肿大症的临床表现。2一、涎腺发育异常涎腺先天缺失与发育不全副涎腺与涎腺先天性肥大涎腺导管发育异常涎腺异位与迷走涎腺多囊腮腺3二、涎腺炎症细菌:化脓菌

2、结核放线菌病毒41.急性涎腺炎(acutesialadenitis)多为单侧腮腺发病,逆行感染。早期症状为腮腺部疼痛、肿胀,腮腺导管口红肿,唾液分泌减少,患者多有发热,血中白细胞升高,唾液涂片见中性粒细胞及细菌。病理:腺导管扩张,管腔内有大量中性粒细胞聚集,导管周围及腺实质内有密集的白细胞浸润。涎腺组织坏死,形成多个化脓灶。急性炎症消退后,形成纤维性愈合。52.慢性涎腺炎(chronicsialadenitis)以慢性化脓性涎腺炎多见,多发于颌下腺及腮腺,可由结石、异物、瘢痕孪缩等堵塞导致继发感染而发病,也可由急性涎腺

3、炎转为慢性。长期口腔内压力增高如口吹乐器等,可逆行感染发生慢性涎腺炎。6临床特点常为单侧发病,涎腺局部肿大、酸胀感、进食时加重涎腺造影主导管呈腊肠状,末梢导管呈点球状扩张7病理特点腺导管扩张,腺管内有炎症细胞;腺管周围及纤维间质中有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有时形成淋巴滤泡;腺泡萎缩、消失而为增生的纤维组织代替;腺导管上皮增生,有时可鳞状化生。8910113.慢性复发性涎腺炎(chronicrecurrentparotitis)多见于儿童,与自身免疫病有关腮腺的单侧或双侧同时发病,局部弥漫性肿大,胀疼,唾液浑浊粘稠,可多次

4、反复发作,病变可持续到成年以后。病理:组织学特点为导管上皮增生,囊状扩张,囊壁为一至数层扁平上皮,囊腔可融合;周围有淋巴细胞浸润或形成淋巴滤泡;腺泡细胞萎缩。唇腺活检腺体可萎缩,间质中淋巴细胞浸润。124.涎腺结核5.涎腺放线菌病:慢性化脓性肉芽肿性疾病,硫磺颗粒13病毒性涎腺炎1.流行性腮腺炎:病因:副粘液病毒临床:发热,头痛,呕吐。腮腺区肿胀、疼痛、咀嚼和进食时加重。腮腺导管口红肿,双侧同时发病。病理:非化脓性渗出性炎症。血尿淀粉酶升高。142.巨细胞包涵体病巨细胞病毒2岁一下婴儿导管上皮细胞出现包涵体153.AI

5、DS病病毒相关性涎腺疾病--囊性淋巴样增生口干症,大涎腺肿大病理:囊性淋巴样增生16三、涎石病(sialolithiasis)又名涎腺管结石(salivaryductstone)。颌下腺最多见。结石是由脱落的上皮细胞、细菌、异物或细菌分解产物为核心,钙盐沉积于核心周围而形成。结石可无症状,若发生阻塞时,则于进食时腺体出现肿胀、疼痛,进食后不久肿胀消失,疼痛也随之消失。多数结石X线片可显示出来。17三、涎石病/病理结石为单个或多个,呈圆形、椭圆形或长柱形,约0.1-2.0cm不等,有的坚硬,有的松软呈泥沙样。结石为浅黄色

6、或褐色,剖面呈同心圆层板状,中央有一个或数个核心。结石所在部位的导管增生扩张,或出现鳞状化生,导管表面上皮脱落形成糜烂或溃疡。导管周围形成炎症性肉芽组织,腺体其他部位导管扩张,管腔内充有粘液和炎症细胞。腺泡变性、萎缩,结缔组织增生,慢性炎症细胞浸润。181920四、慢性硬化性颌下腺炎(chronicsclerosingsialadenitisofsubmadibulargland)本病又称Kuthner瘤(Kuthnertumor),临床易误认为真性肿瘤。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其发病因素与分泌障碍、涎石阻塞导管系统有关,导

7、致淋巴细胞浸润及导管系统的免疫反应。多见于中青年,临床无自觉症状或有局部轻微疼痛,挤压颌下腺有粘稠的脓性分泌物流出。21四、慢性硬化性颌下腺炎/病理病变早期表现为导管周围局灶性淋巴细胞浸润,导管扩张,管腔内含粉染的粘液,以后小叶内导管周围纤维化,或发生玻璃样变性,导管上皮可鳞状化生,腺泡消失,为淋巴细胞取代,并可形成淋巴滤泡。2223五.坏死性涎腺化生(necrotizingsialometaplasia)病因不明,有自愈倾向的涎腺良性病变,其临床和病理表现易误认为恶性肿瘤。24临床特点多发于腭部,也可发生于唇、颊及磨

8、牙后腺;腭部病变多在硬软腭交界处,可为单侧或双侧;本病特征为粘膜表面形成火山口样溃疡,溃疡可深达骨面,但不破坏骨组织,溃疡中心坏死,周围粘膜充血,也有少数不出现溃疡,而为表面粘膜发红的肿块;一般无痛或偶有刺激痛;病程约6~8周,可自愈25病理特点溃疡周围的表面上皮呈假上皮瘤样增生;腺小叶坏死,腺泡壁溶解消失,粘液外溢形成粘液池;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