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肿物课件

颈部肿物课件

ID:19514611

大小:409.00 KB

页数:39页

时间:2018-10-03

颈部肿物课件_第1页
颈部肿物课件_第2页
颈部肿物课件_第3页
颈部肿物课件_第4页
颈部肿物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颈部肿物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颈部肿物唐山工人医院头颈外科郭欣概述颈部肿块可以是颈部或非颈部疾病的共同表现。恶性肿瘤、甲状腺疾患和炎症、先天性疾病和良性肿瘤各占颈部肿块的1/3。概述(一)肿瘤:1.原发性肿瘤:良性肿瘤有甲状腺瘤、舌下腺囊肿、血管瘤等。恶性肿瘤有甲状腺癌、恶性淋巴瘤、涎腺癌等。2.转移性肿瘤:原发灶多位于甲状腺、鼻咽部、口腔、肺、乳房、胃肠道、胰腺等处。概述(二).炎症:急慢性淋巴结炎、淋巴结结核、涎腺炎、软组织化脓性感染等。(三).先天性畸形:甲状舌管囊肿或瘘、鳃裂囊肿或瘘、囊状水瘤、皮样、表皮样囊肿等。淋巴结炎面颈部有丰富的淋巴组

2、织,它能将口腔、颌面部的淋巴回流、汇集到所属的区域淋巴结内,最后经过颈深淋巴结及颈淋巴干进入颈内静脉。淋巴结炎淋巴结有过滤和吞噬进入淋巴液内的微生物、颗粒物质(尘埃、异物、含铁血黄素)与细胞(肿瘤细胞)的功能,而且有破坏毒素的作用。因此,它是防御炎症侵袭和阻止肿瘤细胞扩散的重要屏障。口腔颌面颈部的许多疾病特别是炎症和肿瘤,常出现相应引流淋巴结的肿大。面颈部慢性淋巴结炎多继发于头、面、颈部的炎症病灶,通常为细菌性、化脓性炎症之后的一种局限于淋巴结内的修复性反应。由于淋巴结结构不能完全恢复到原来状态,代之以纤维结缔组织增生,

3、致临床上表现为肿大的,质中或质硬的,多数边界较清晰,能活动的圆形或椭圆形的小肿块。面颈部慢性淋巴结炎最常见于下颌下及颏下,其次为耳前淋巴结及枕后淋巴结。常继发于口腔、鼻、耳、皮肤、额颞部及眼部病损。颈淋巴结结核由结核杆菌感染的为结核性淋巴结炎。多见于儿童及青年人。结核杆菌多经扁桃体、龋齿侵入,5%继发于肺和支气管结核病变,并在人体抵抗力低时发病。颈淋巴结结核1.临床表现:常见于儿童及青年,轻者仅有淋巴结肿大而无全身症状,重者可伴有体质衰弱、营养不良或贫血、低热、盗汗、疲倦等症状,并可有肺、肾、肠、骨等器官的结核病变或病史

4、。颈淋巴结结核初期在颈部一侧或双侧出现单个或多个成串的淋巴结,缓慢肿大、较硬,无痛,无周围组织无粘连,可推动。病变继续发展,发生淋巴结周围炎,淋巴结相互之间并与周围组织粘连,融合成团,形成不易推动的结节性肿块。颈淋巴结结核晚期淋巴结中心发生干酪样坏死,组织溶解液化变软,扪诊有波动感,但表面皮肤无红热及明显压痛,故称为“冷脓肿”。脓肿破溃后形成经久不愈的窦道或慢性溃疡。颈淋巴结结核2.诊断: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可作出诊断。冷脓肿的脓液稀薄污浊,暗灰色似米汤,夹杂干酪样坏死物质。3.治疗:全身治疗:加强营养,注意休息。口服异烟

5、肼300mg/d(小儿10-15mg/kg.d)分3次服用。利福平300mg/次,每日2次局部治疗:a.少数较大者可考虑切除b.寒性脓肿尚未穿透者,可脓腔冲洗。c.慢性溃疡及窦道,可刮除d.寒性脓肿继发化脓者可先切开引流,感染控制后再刮除。甲状舌管囊肿1.形成:胚胎发育第4周时,第一对咽囊之间,咽腔腹侧壁的内胚层向下方陷入,形成一个憩室状结构,即甲状腺始基,以后逐渐向下面的间质内伸展,借甲状舌管与咽表面的上皮粘连。第6周时,甲状舌管自行消失,在起始点处仅留一浅凹即舌盲孔。如甲状舌管不消失,由残存上皮分泌物聚集可形成先天性

6、甲状舌管囊肿。若甲状腺下移过程发生障碍,则可异位于此下降路线的任何一点。甲状舌管囊肿2.临床表现(1)多见于1-10岁的儿童,亦可见于成年人。(2)发生于颈正中线自舌盲孔至胸骨切迹间的任何部位,但以舌骨上下部最常见。位于颈部正中有时稍微偏一侧。(3)生长缓慢,圆形,常见者多为胡桃大小,质软,边界清楚,与表面皮肤及周围组织无粘连。甲状舌管囊肿(4)位于舌骨以下的囊肿,舌骨体与囊肿之间可扪得坚韧的索条相连,故可随吞咽及伸舌等动作而上下移动。(5)穿刺可抽出透明、微混浊的黄色稀薄或粘稠的液体。囊肿位于舌盲孔者,可使舌根肿胀,发

7、生吞咽、语言及呼吸功能障碍。囊肿感染自行破溃,或误诊为脓肿切开引流,则形成甲状舌管瘘,长期不治,还可发生癌变。甲状舌管囊肿3.治疗:应手术切除瘘管或囊肿,而且应彻底,否则容易复发。手术的关键是,除囊肿或瘘管外一般应将舌骨中份一并切除。腮腺混合瘤组成:唾液腺:又称涎腺,包括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三对大唾液腺,以及位于口腔、咽部、鼻腔及上颌窦粘膜下层的小唾液腺。腮腺混合瘤腮腺解剖:位于面侧部,表面略似倒立的锥体形,底在上,尖在下,前后宽3-4厘米,上下高约6厘米。腺体内外观为一外大内小的哑铃状。腮腺腺体被面神经主干及分支分为

8、外大内小的两部分,1947年Bailey曾形象地将面神经比喻为“腮腺三明治中的肉”。腮腺混合瘤发病率:在唾液腺肿瘤中腮腺肿瘤的发病率最高,约占80%,腮腺肿瘤中良性肿瘤占80%,恶性肿瘤仅占20%。腮腺肿瘤80%位于腮腺浅叶,表现为耳垂下、耳前区或腮腺后下部的肿块。腮腺混合瘤多形性腺瘤:又名混合瘤,是唾液腺肿瘤中最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